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明朝君主专权下的内阁制度,存在明显缺陷,难以发挥完备独立职能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3

回帖

8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3
发表于 2024-9-9 21: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太祖罢中书废宰相,违背了政治发展规律,形成了极端的君主专权,是严重的行政缺陷。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鉴于丞相胡惟庸擅权乱政,罢中书废宰相,使持续1500余年的宰相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将宰相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形成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锦衣卫特务机构以维护君主专制,进而发展成为独裁统治酷吏政治。
也使皇帝事务繁重,夜已达旦,非常辛苦劳累。为了分担皇帝沉重的政务,由殿阁大学士从事文字秘书工作,减轻其工作负担。到明成祖朱棣时期,建立内阁,参与机务,职级仅为五品,仍为文字秘书机构,具有辅助作用,不具备独立的行政组织机构性质。
明太祖朱元璋像
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中书省,仅为辅助性的附属性的机构,也并非属于专门的行政机构序列,没有确立完备的系统的制度和职责,实际上是临时性的机构。
而且明成祖宠信重用宦官,建立新的特务机构东厂,因其直接具体的职能和权限,并属于皇帝的私人司法机构,其权势和威信常常凌驾于内阁之上,也削弱和影响了内阁制度的发展和作用。
明成祖朱棣像
直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由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殿阁大学士并兼任六部尚书职责,提高了内阁成员的职级,因个人身份的原因,从而整体的提高了内阁的地位和权威,并且深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三杨内阁,创立了仁宣之治的太平盛世。
从而奠定了内阁的作用和影响力,也有了内阁首辅、次辅、辅阁之说,要成为阁老,履行类似于中书省的职责,内阁首辅行使宰相的权力。实际上是历史学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内阁制度仍不完善。
明宣德时期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内阁像
明宣宗时期确立了内阁具有对奏章的票拟权,可以参与决策,提供政策咨询参考,经皇帝批红后执行,却在晚年将批红权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行使,受到宦官的掣肘。成为另一制度缺陷。
明朝内阁制度受到了宦官政治的冲击,君主专制下的制度修复没有能够确立内阁的独立政治地位和职责。在明中期以后,明英宗、明宪宗、明武宗重新重用宦官,从而专政乱政,直接制约,凌驾于内阁之上,严重的削弱了内阁的权力和作用,被宦官所驱使和操纵,无所作为或者同流合污。
明孝宗朱佑樘像
在明孝宗朱佑樘时期,刘健、谢迁、李东阳组成的内阁,受到皇帝信任重用,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创立的弘治中兴盛世,也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内阁,与三杨内阁相媲美。
但是宦官政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或清除。直到明世宗朱厚熜时期,在内阁首辅杨廷和、张璁的辅佐下,大力清除宦官政治流毒,裁汰撤除厂卫差役及相关人员近15万人,逮捕下狱处决作恶尤甚的宦官,清理外放在各地的宦官守备,大大削弱和清除宦官集团的势力。
明世宗朱厚熜像
明世宗出身于藩王与朝内宦官没有渊源,笃信道教,沉迷于斋醮方术,崇信方士,贬低无才无识的宦官,多加限制约束,使嘉靖45年没有出现宦官干政乱政的现象。
也为内阁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涌现出像杨廷和、张璁、夏言、徐阶等著名的内阁首辅。直到夏言任内阁首辅时确立了内阁的完备权利和威信,掌管军国权力,参与朝廷事务,内阁首辅掌握绝对的权力,凌驾于其他辅臣,基本达到了宰相的权势。
明嘉靖时期内阁首辅下夏言雕像
但是对于内阁制度没有进行系统完备的改革,确立其行政地位和职责。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明世宗牢牢掌握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没有实现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赋予内阁鲜明的充分的权力。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17:26 , Processed in 0.0413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