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废除“百官奔丧制”?具体措施有哪些?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7

回帖

7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6
发表于 2024-9-9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对于官员家属死亡需要奔丧是有规定的!
后来为何要废除“百官奔丧制度”?
朱元璋被称为得国最正,也是少有的从南打到北得到皇位的皇帝,他也是杀性十足的皇帝,在历史上褒贬不一。
朱元璋1328年出生,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安徽凤阳)钟离人。
整个大明朝从开始到结局,可以用“开局一只碗(其实是钵,和尚用的),结局一根绳”来形容;朱元璋用一只钵要饭要了好几年,涨了见识,开启了惶惶大明276年国祚,明末崇祯帝一根绳上吊,结束了大明300来年的历史。
朱元璋不到而立之年,于二十五岁时参加了由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经过多年征战,大鱼吃小鱼,在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

朱元璋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并且在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由,派徐达、常遇春进行北伐。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建国大明,年号洪武,从此开始了大明朝276年的统治,1368年八月二日,徐达率领大军从元大都齐化门外填濠攻入大都(北京市),此举象征着元朝的灭亡。
朱元璋建国后,对于百官的奔丧是有规定的。
“原规定,百官闻祖父母、伯叔、兄弟丧,俱得奔赴。”
原来的规定是,明朝的百官在听到祖父、祖母、伯父、叔叔、兄弟去世的消息后,都可以前去奔丧。
明朝时期的丁忧守孝期为27个月。丁忧是在自己的直系亲属去世后,一般指的是父亲母亲去世才丁忧守孝。

在丁忧期间,官员需脱下官服,回到原籍,守孝期满后,官员应按规定时间返回官府报到,并等待朝廷的再次任命,这种做法官方叫丁忧去职。当然还有特殊情况,比如国家紧急需要你这个人或者是在战争时刻,当朝皇帝可能会下令让官员继续留任或者召回朝堂,这种情况官方叫法为“夺情起复”。
官员家属死亡,回家奔丧守制,这是人之常情,为何朱元璋要废除“百官奔丧制度”呢?
“洪武二十三年(1390)闰四月十二日,吏部奏言;祖父母、伯叔、兄弟,皆俱期年服。若俱令奔丧守制,或一人连遭五、六期丧,或道路数千里,则居官日少,更易繁数,旷官废事。今后除父母及祖父母承重的丁忱外,其余期年服制,不许奔丧,但遣人致祭。朱元璋批准,付诸实施。”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闰四月十二日,明朝廷吏部给朱元璋上奏。
官员亲属祖父、祖母、伯父、叔叔去世后,官员都穿一年的丧服。
假如这些亲戚死亡后都回家奔丧守制,有可能这一位官员会接连遇到五、六次这样的情况,又或者奔丧的路程有的甚至几千里地,那么相对来说,这些官员做官的时间就短了,更换官员相对来说也频繁,可能就会耽误相关部门的工作。
吏部决定建议从今以后,除了祖父祖母以及父母重要的直系亲属需要奔丧守孝外,其余的一年丧期,都不许回家奔丧,只派人去祭奠就可以了。
明太祖朱元璋批准了这项制度,并且付诸实施。也就是说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官员对于除祖父母及父母外,别的亲戚不需要回家奔丧了!
其实不仅是明朝朱元璋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做出了改变!就是小编自己老家那边,在上世纪末,关于奔丧守孝方面,也做出了与时俱进,该改的也改了,比如父母死了后,需要烧纸七七四十九天,后来只烧一个头七,后续一次性烧完就可以了,这也是因为照顾在外工作的人,或者为老家人农忙的时候没时间烧纸,所做出的改变。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5:57 , Processed in 0.0274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