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明朝时期的考试是什么样的?有多困难呢?

[复制链接]

17

主题

20

回帖

8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7
发表于 2024-9-13 13: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从隋朝开始了科举考试,让很多穷苦的书生也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相比之下比地方推荐甚至看出身的年代要强不少了,已经算是很公平的了。不过李朝历代科举还是有些不同的,那么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什么样的呢?明朝的科举分为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考试的内容是八股文,是明朝发明的。那么明朝的考试难吗?当然很难了,明朝当时分配给地方的配额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很多学子挤破头反而进不去。而且,八股文对文人的文采要求要可不是一般的高,还得符合考官的口味。
<span >
<span >
朱元璋建国大明后,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可见,他对科举取士是非常看重的。然而,不久朱元璋就废了科举,这一停就是十年。不过到了洪武十五年,他又恢复了科举,十七年的时候,公布《科举成式》,基本制定了明朝此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科举成文法规。
明代的科举层次分明,等级苛严。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童试是最初级的地方县、府考试,通过了就是童生,表明具备了基础的写作能力。院试是在府、州的”学院“举行,又分为“岁试”、“科试”两级,录取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秀才。岁试是每年举行的童生“入学”考试,录取后即为“生员”。科试则是对已在学校的秀才进行考试,成绩优者方可参加下一级考选举人的乡试。乡试又称为大比、秋闱,每三年一次,不过这里面有非常明确的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举人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了。接下来就是会试了,会试就是各省精英之间的比拼。随着考试级别的升高,就越来越严格了。此后,就是终极考试殿试,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只排名次,也会出现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
<span />
表面上看,大明的科举就是一层一层的,只要努力就可以。但其实这里面是非常艰难的,很多时候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
明朝的科举实行的是“科举必由学校”之制,也就是说你常年在家苦读诗书,是不行的。要想参加乡试,必须是官办学校的生员,也就是说必须再学校读书。而且,乡试是有名额限制的,不是说谁都可以考试的,这也就意味着竞争是很大的。
<span />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八股文,体制僵死,而且要“代圣贤立言”,即揣摩圣人孔、孟和贤人程、朱的语气说话,所以这是很难的。很多非常厉害的文人,恰恰通不过考试,因为限制实在是太多了。
在考试的时候,同样非常严格。在会试考试的时候,场所叫贡院,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间都是单间,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考生进入的时候,要搜身,发给你三支蜡烛,考生的吃喝拉撒都在这种小笼子里解决,躺也躺不下,睡也睡不好,还不能中途退场,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4:10 , Processed in 0.0303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