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如果明朝不灭亡是否还能保有现在中国基本的政治版图?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4

回帖

10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5
发表于 2024-9-9 2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是我们不妨比较正经地分析一下可能性。
假如明朝不灭亡,能否保有现在中国基本的版图?这需要首先看一下,明朝是怎样灭亡的。
那么大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呢?直接原因很简单,亡于大顺农民军政权的攻击,朱明皇室自尽于北京紫禁城。明帝国中央大部分投降大顺。明亡。但实际上,这只是明中央的垮台,在地方,尤其是长江以南,明帝国的遗老宗族还是势力庞大,尤其是江浙一代的世家大族,与明帝国上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央垮了,但是支撑中央挺下去的根基还在。所以才有后来南明朝廷对抗清军的故事。大顺亡的是北京明帝国中央政府,而明帝国遗老势力的支持,则真正亡于入关之后的满清八旗铁骑和归顺了满清的汉人兵士。因此,应该说,明亡于内忧与外寇。
那么,如果明朝不灭亡,这个假设就要分个层次,怎么个“不灭亡”?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但是中央政权尽管摇摇欲坠,而实际上却瓦而不解?还是满清在关外日渐崛起,与明帝国划长城而治,依仗兵威逼迫明廷进贡和亲称臣?还是大明帝国一扫沉疴,再度崛起,内除民乱,外驱鞑虏?
我们先看第一种可能,可以概言之为危而不亡。然而内部民乱不已,大明财政入不敷出,外有满清崛起勃然,则这种局面也不可能长久维持。尤其是日后洋人西来,大明虽然并不排斥海外贸易,然而在内无府帑,外无强兵的背景下,也很难有所挽救。说不定,那时候的亚洲东部会像印度次大陆一样,在内乱迭起之际,被英法趁虚而入,分而食之。这是第一种。
再看第二种,可以称之为臣服藩夷,以朝贡换和平,实际上就是汉初从刘邦到汉景帝对匈奴帝国、唐初李渊和李世民初年对突厥帝国的方略。只不过汉唐都是在政权勃兴之际对外暂时屈服,借以赢得战略崛起的必要时机,然后一举而战胜强蛮,缔造起前所未有的世界霸权。而大明如果要在满清崛起之后采取汉唐初年采取的这种朝贡方针,此时明帝国已经开国二百年,政治生气全无,官场沉疴痼疾,非一日能除。思想界更是万马齐喑,文化知识分子沉溺于精致的个人体验,很难说通过臣服、朝贡赢得了生存时间,究竟能不能有所振作,化耻辱为动力,恢宏士气,震荡沉疴。很可能,要重复当年大宋的命运,终究还是会败落于另一个强蛮之手。在这样的发展可能中,结局与后来的历史是一样的。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在大明臣服于满清之际,葡萄牙和英人来了,由于大明比满清更了解西洋,很可能大明的开明阶层会主张联合葡萄牙或英人以对抗满清,那时候满清丝毫没有海上力量,而明却曾经有着极为丰富的海洋经验。在联合西人对抗满清的过程中,大明有可能率先陷入东南亚地区的国际竞争中,从而跻身于近现代世界史英荷葡法等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权势斗争之中。而随着明主动与西人接近,由于这个时候明帝国的火器水平、武器工艺、尤其是火炮、火枪的运用技术,并不比西洋人差很多,因此,双方可能会在这些领域有更多的合作。那么,后来出现的洋务运动就会大大提早出现,而由于明廷在保守方面并不像晚清帝国那般诸多顾忌,因此,明廷的西华很可能不局限于器物层面,甚至有可能会走得更快,从而在亚洲东部早早地呈现出后来日本出现的那种维新运动。如此一来,日本国就不可能再有明治维新的时机。因为假如中国实现了那个时候的维新,必会张扬海权,东出太平洋,如此一来,日本可能在维新之前就彻底沦为一个殖民地了。至于满清,则可能在长城和明廷和西人火器的压制下,不得已向西推进,提前消灭准格尔,然后在中亚地区与沙俄相遇,进行殊死搏杀。由此,在亚洲的中北部形成明帝国、满清游牧帝国的二元结构。当然随着明廷的西化,西人尤其是英人可能会再度施展大陆平衡政策,向满清投出橄榄枝。但那时候的满清很可能重蹈后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覆辙,至于南下灭掉明廷,一统东亚,就几乎是毫不可能的了。
再说最后一种可能,就是明帝国得天佑,接连出现了两三位不世出的人物,而且,这两三位历史性人物坚持萧规曹随,在正确的方向性一如以往地做正确的事情,终于在制度创新、国力振奋、文化复兴、财政扩充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于是内平民乱,外驱劲寇,实现了伟大复兴。如果是这种可能,那么,从当时的情况看,明廷人口在不断增加,土地尤其是可耕好地保持了基本的不变,而商品经济持续发展,明廷要想扩充财政,就必须刺激商品经济,要刺激商品经济,就必须转向重商主义,要转向重商主义,就必须向东,向南,出海,南下,因为向西将遇到土耳其奥斯曼的游牧力量,向北将遇到满清的游牧铁骑,只有向南,从安南向南洋,向东,浮海至朝鲜和日本,大力发展有国家扶持的海外贸易。在这样的发展中,明廷必将获利良多。而同时也必将遭遇荷兰、葡萄牙、英人、法人,那么能否和平相处呢?从明廷当年处理葡萄牙人租借澳门的情况来,是有较大可能的。毕竟明廷在寸土和巨富之间,很可能会选择巨富。由此,明廷很可能早早地就同英法荷葡等西人订立一套对等贸易规则,并随之签订一系列的国际交往条约。当然,在这些规则和条约中,恐怕明帝的皇帝意识还是会坚持存在的,但是明廷的内阁制度势力有可能会增强,商人势力会崛起,明廷政治生活会逐渐发声深刻的变化。同时,很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中,美洲大陆的竞争者就不仅仅是英法两国了,起码应该再加上明廷的海洋商团和海军力量。由此,何止是当今中国的基本版图,恐怕整个世界史都要彻底重写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历史的假设。而历史是唯一不可能假设的。所以,我们只能结合但当时情况的复杂可能进行一种演绎。这样的问题并非毫无意义。除了娱乐精神之外,他确实能够锻炼思考者对当时历史真实的分析能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美国曾经有一道考核中学生历史的问题,就是假如蒙古大军没有攻入欧洲,世界历史会怎样。这实际上考察的内容与本问题是相似的:都是对历史真实的分析和对历史发展的研判能力。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5:56 , Processed in 0.0429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