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3

明朝为何纵容努尔哈赤持续壮大?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9

回帖

8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0
发表于 2024-9-13 14: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明朝后期,特别是嘉靖和万历两朝,无论是皇帝还是士大夫眼里,当时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盛世。因为国内经济稳定,边患也不突出,给大明王朝造成这样的假象也有情可原。不过,辽东茫茫林海之中的渔猎民族正在悄然崛起的事实,好像故意绕过了明朝朝廷的耳目,让大明王朝一再选择无视,形成无力挽回的政治局面,最终替代了自己,坐拥了大明王朝的万里江山。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做一次深度分析。

一、大明扶持的臣属势力

女真族主要集中在长白山脉一带。明朝时,女真族分为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萨尔浒一带居住的是建州女真。不过,明末东北的形势非常复杂,三族混居,辽东边墙东西横亘。边墙以内居住着汉族,有州县与卫所;边墙之外,居住着女真与蒙古诸部,大体上,蒙古族在西边,女真族在东边和北边。但女真和蒙古不同,蒙古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但女真人较为固定,他们属于渔猎民族。以捕鱼和狩猎为主,也有农业。当时的东北原始森林密布,林中有熊、东北虎、野猪等猛兽,也有鹿这类食草动物。女真族的男性是职业猎手,从小就得学会骑马、射箭和打猎。

在历史上,女真曾经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建立过金国。不过我们不能把当时的女真和明朝后期的建州女真画等号。因为,他们和汉人的传统不一样。汉人是家天下的治理方式,而女真是部落制,他们之间甚至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不过,这些都改变不了整个女真各部族和蒙古因历史恩怨而对立的事实。在元朝覆灭,明朝建立后,女真和明朝有了非常明确的共同敌人——蒙古人。同时,明朝前期,为了牵制蒙古人和高丽人,明朝政府一直扶持女真发展壮大。

明朝朝廷对女真部落的管理和内地不同。女真接受明朝册封,分为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和建州卫。每个卫设都指挥,女真部落的首领被任命为都指挥使,由明朝发给印信;卫下有所等行政机构,管理军政事务。
二、女真开始成为明朝边患

在嘉靖、万历年以后,蒙古的势力开始衰落,于是与明朝进行和谈、互市,对明朝的威胁越来越小,而女真族逐渐成为明朝的主要边患。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统一建州三卫,引起了明朝的警觉。本来,明朝朝廷将其分为三个卫,就是要分而治之,防止坐大。王杲犯了明朝朝廷的大忌。而且,王杲竟然主动进攻辽阳、沈阳这两个辽东重镇。结果被辽东总兵李成梁击败,后被押送至北京处死,其子阿台逃至古勒寨(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古楼村一带)。九年后,李成梁出兵包围古勒寨,阿台及其部下被明军消灭,王杲一系基本被斩尽杀绝。

王杲势力被铲除,本来应该能让辽东地区安定些年份,但历史注定明朝政府管辖下的建州三卫没有那么简单。正式这次古勒寨之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把一个历史人物推出了水面。当时的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觉昌安及其子塔克世因试图劝降阿台而入寨,本来对于大明是好事,算是为明朝效力,不料却被明军误杀。这次误杀,本来也可以安抚一下,也许随着时间的推进就湮灭于历史的车轮之下。但李成梁甚是愧疚,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将塔克世的儿子扶上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一职,并尽一切力所能及的帮扶,以平衡对误杀塔克世父子的不安。这个被扶持的塔克世之子就是后来声名赫赫的努尔哈赤

三、明军放任下的“十三甲起兵”

努尔哈赤通晓蒙古语,也懂不少汉语,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汉族人的文学作品。他曾经从建州到北京朝贡八次,途经抚顺、沈阳、辽阳、广宁、锦州、宁远、山海关等地。让他对辽西走廊、辽东布防、长城沿线、山海关以及北京都非常熟悉。与此同时,他也对从辽东总兵李成梁到中央政府官员的处事风格以及明朝军队的基本情况(战备、盔甲、弓箭、火器等),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努尔哈赤认为,是女真族的另一个首领尼堪外兰挑唆明军杀死了自己的祖父与父亲,一心复仇的他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部众数十人起兵,进攻尼堪外兰的驻地图伦城,号称“十三甲起兵”。

这次起兵揭开了努尔哈赤长达三十多年统一女真诸部的军事行动的序幕。辽东由名将李成梁镇守在蓟镇,也就是北京的东边。捍卫整个京畿的是大家熟知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当时明朝刚刚经过张居正改革,财政比较雄厚,国力还算强盛。可是无论戚继光还是李成梁都显然没有意识到,努尔哈赤实际是比王杲更危险的敌人。都不愿意上朝的万历皇帝本人就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直放任努尔哈赤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兼并女真诸部。一来是因为辽东总兵李成梁一直对努尔哈赤家族心存愧疚,并自以为可以操控局面;二来他有意纵容,养寇自重,利用辽东的不稳定因素,来加强和凸显自己的政治地位。

四、明朝边患频发,无力顾及

当然,李成梁无视努尔哈赤最重要的有原因,还是他并不相信努尔哈赤能对自己产生多大威胁。此前,已经有多个女真人的出头鸟被明朝消灭了,王杲只是其中之一。他并不认为努尔哈赤会造反,或者说不会马上造反。正好可以借助他的力量完成对女真诸部的控制。那个时代,女真诸部有着自己的文化系统、生活和生产方式,明朝朝廷并没有直接设置行政体系对其管理,而是通过设置卫所管理部落的贵族和首领来实现归女真各部的控制。其实,本质上和汉唐时期的都护府没有太大区别。这也就是说,女真内部的事务,还是女真人自己说了算。

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诸部。到这时,如果还不能引起朝廷警觉,就太说不过去了。可是偏偏就被接下来发生的两次战乱硬生生给掩盖了。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入侵明朝的藩属国朝鲜,想以此为跳板侵略中国。万历皇帝下令调集全国精锐部队两次出兵援朝,伤亡惨重,耗费白银约七百八十万两。当然,因为主导战争的日本太阁丰臣秀吉死后日军撤退,明朝算是获得了朝鲜之役的胜利。与此同时,平定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耗银约一百八十万两。再加上万历二十四至二十八年(公元1596-1600年)平定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耗银约二百万两。这所谓的“万历三大征”导致军费开支高达一千一百六十万两白银。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明朝的财政损耗非常大,人员损失极其惨重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诸部,只能算是可以造成边患威胁,而不是亟待镇压的叛乱。本来威慑女真的辽东明军,因援朝之战,损失相当惨重。并不想再投入到对女真的战争中。所以,辽东明军援朝第二年,努尔哈赤没有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他出兵击败了海西女真叶赫部为首的九部联军三万人。几年之后,有到女真出使的朝鲜使者向明朝官员报告,努尔哈赤已经自称为“王子”了。面对接踵而来的边疆危机和损失惨重的军力、财力,明朝边将认为,只要努尔哈赤不明确反叛,只要不在自己任内出事就好。很显然,没人愿意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五、建国立业,起兵反明

就这样,努尔哈赤诸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建立相当完善了政治和军事制度,他创建了牛录制,即每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女真兵的基层军事单位,并且把这些牛录编为黄、白、红、蓝四旗。到了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以五个牛录为一甲喇,五个甲喇为一固山,一个固山就是一旗。如果按照正常编制的话,大约七千五百人为一旗。随着部众人数越来越多,他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与原来的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合称为“八旗”,这就是著名的八旗制度。

起兵三十余年且已经统一女真大部分部落的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城称汗,国号“大金”(为与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区别,历史上称为后金),年号“天命”,即上天的意志令其成为大汗。令人可笑的是,就在努尔哈赤称汗的前一年,明朝蓟辽总督还向朝廷奏称,努尔哈赤忠于明朝、唯命是从。更荒唐的是,努尔哈赤称汗两年以后,明朝皇帝竟然还不知道努尔哈赤已经称汗建国了。

努尔哈赤称汗后的第三年,即后金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后金发生大水灾,导致了严重的饥荒。为了解决危机,努尔哈赤公开向明朝问罪,发布“七大恨”,诉说明朝历史上对建州女真的欺压,主要是诱杀了他的祖父与父亲。随即努尔哈赤向明朝的边防重镇发起了进攻,反叛明朝的序幕由此拉开。

万历“盛世”后的明朝已江河日下,朝廷对国内外种种信息茫然无知,而努尔哈赤却对明朝边防的军备、体制以及官僚的行事风格了如指掌,可以说,双方所掌握信息的差距,远远大于双方军力的差距。国家统治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低效与相互蒙蔽,又屡屡成为政治利益的操弄对象。从这一点看,大明帝国并非败与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0

回帖

9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93
发表于 2024-9-13 15: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完全是李成梁姑息养奸的后果,明神宗哪里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1

回帖

10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3
发表于 2024-9-13 16: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成梁养寇自重造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2

回帖

6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8
发表于 2024-9-13 16: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或许臆想不到,努尔哈赤在明朝的眼里是忠臣,认为一直都是忠顺看边,努尔哈赤自己也不止一次进北京朝贡,没少受到明朝的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1:28 , Processed in 0.0413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