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明朝的灭亡是藩王吃垮的,你认同这一说法吗?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7

回帖

9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94
发表于 2024-9-9 21: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也有的人说:“明之亡,亡于崇祯”,还有的人说,明朝的灭亡是藩王吃垮的。我支持第三种说法,大明王朝的灭亡是因为藩王。
恐怕朱元璋在设立藩王制度的时候没想过后来能发展成什么样,也没想过因为这一措施致使明朝灭亡。朱元璋设立藩王制度的最初想法是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给皇子们封藩,让他们在边疆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主要城市待着,一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巩固大明地位;二是让这些藩王盯着异姓功臣,防止造反。

朱元璋有四十六个后妃,二十六个儿子和十六个公主。其中有两子两女早逝。在洪武三年、十一年、二十四年,朱元璋先后三次分封,分别将二十四个儿子封为亲王,一个从孙封为郡王,其中就国者十八位。秦、 晋、燕、宁、代、庆、辽、肃、谷、岷、蜀诸王镇守西北、北方及西南边陲重镇, 而其他诸王则星罗棋布,分镇内地名城大都。分封了那么多的子孙,他们的俸禄是多少呢?朱元璋在《明祖训》里面规定的是每年5万石,郡王为1万石。虽然朱元璋也意识到这一举措的危害,在洪武二十九年,朱元璋将藩王的岁禄从5万石降至1万石。但也挡不住人多,这么多的子女,再加上长期不从事高风险职业(造反),因此人口越来越多,在一百年后,家族繁衍到八千多人。而这些人的活动经费,都靠着大明的财政供给,再富裕的企业,也架不住干吃饭不干活,成天累月的花呀!

根据明朝的制度规定,诸侯王享有优厚的政治、经济待遇,就是没有实际处理辖区事务的权力,也没有兵权,只要不造反,基本没有大事。朱元璋的宗藩制度逐渐将宗室们变成了一个寄生阶层,整日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这一制度的建立,在明初是有利于朱家王朝的统治,但久而久之,他们生活越来越奢华,人越来越懒惰,不但不为国家积累钱财,反而成为破坏明朝统治基础的蛀虫。

藩王虽然在政治上只有地位,但在经济上有特权和优势,他们大肆兼并土地,要么利用荒年购买,使得大量的土地归于宗藩之下。但是由于当时制度缺陷,使得藩王的缴纳税赋很少,很多人把土地或者田地置于藩王名下,借以逃避赋役,使得宗藩都将从中得利。但这种做法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损失,让明朝的财政更加恶化。恐怕当初朱元璋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孙未来会这么兴旺,仅仅靠二十几个儿子,带了来成千上万的子子孙孙。每有一个宗室,朝廷就要提供一份岁禄,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宗藩岁禄也就成倍增长,成为明朝历代皇帝头疼的事。
到明世宗朱厚熜的时候,命令大臣拟定条款,下诏颁发《宗藩条例》,想通过限制妻妾的数量来抑制宗室人口的急剧上升,但这一条例并不能从根本是解决宗藩岁禄给朝廷财政带来的压力,因为当时人已经太多了,贸然撤销这一制度,会引起整个皇室的不满,不利于朱家王朝的统治。在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面临明朝内忧外患时,不惜屈尊向满朝文武乞求捐钱,却只筹集20万两,这不是宗亲带来的巨大压力吗?如果没有宗亲压力,明朝的财政是不是会好一些,明朝是不是可以继续延续一时。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5:56 , Processed in 0.0383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