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明朝开国功臣34位,只有4人善终,他们都是谁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0

回帖

9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93
发表于 2024-9-13 15: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要讨论中国历史上最讲义气的皇帝是谁,大家可能会在李世民和赵匡胤之间犹豫不决。
但要是问最忘恩负义的皇帝是谁,那朱元璋称第二,恐怕再也没人敢称第一了
三十四位兄弟舍生忘死,陪他打天下。但坐上皇帝宝座后,他却将这些过命的兄弟诛杀的所剩无几。
得以善终的也才不过四位。他们都是又是怎么躲过朱元璋屠刀的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几位幸运儿。


第一位是贪财好色敢找朱元璋讨要一百名美女的汤和
影视剧照 汤和
汤和与朱元璋是老乡。早在红巾军起义的时候,他就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
并在里面混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后来在他的介绍下,朱元璋也加入了起义军。
在朱元璋还是个大头兵的时候,汤和就对他照顾有加
甚至在后来,朱元璋离开郭子兴另立门户时,他也依然追随左右。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王朝的过程中,汤和可以说是鞠躬至伟。
在逼贺张士诚,击败陈友谅,平定宁夏的战斗中,他都打出了不俗的战绩。
开国后,朱元璋将他封为中山侯,而且位列侯爵之首。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猜疑心极重,特别是对汤和这样的开国元勋。
按理来说,汤和也该和其他工臣那样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但是他却能回到老家潇洒的度过晚年
汤和之所以能善终,得益于他敏锐的政治嗅觉与低调的处事风格。
在明朝统一全国前,汤和就已经摸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他在镇守常州时,故意在醉酒后后处理正事副将。下属为了防止他滥杀无辜,提前准备了几个涂了鸡血的假人头,每次汤喝醉想要杀人的时候,他就拿出准备好的假人头敷衍了事。
汤和之所以如此草菅人命,就是想向朱元璋证明,自己是不会对他有任何威胁
在大明统一全国后,汤和急流勇退,直接向朱元璋辞官,请求告老还乡。
要知道,在封建制度中,公侯职位都是终身制的,只要不死或者不主动请辞
那就能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干下去。汤和此举让朱元璋很是满意,他巴不得这群开国功臣上交权力
二话没说就批准了请求。
临走时,朱元璋还问汤和要点什么赏赐,汤和竟然张嘴就要一百名美女。
没想到朱元璋不怒反喜,他不仅赏赐了美女,还给了汤和一大堆金银财宝。
退休后,汤和仍旧小心谨慎,他常常告诫家人要谨小慎微低调做人。
对于朝廷里的政事,他也不再关心,每天都过着吃吃喝喝,左拥右抱的潇洒生活。
朱元璋看到弹劾沉迷于酒色,再加上实在没抓到他什么把柄,于是就放过了这位陪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
汤河能安享晚年,归结起来就是六个字,通人性知进退。


第二位善终的功臣是有着兴国公称号的耿炳文
剧照 耿炳文
作为大明的中流砥柱,耿炳文一直活到了建文帝上时期。
按理来说,耿炳文这样凭战功封喉的武将应该是心腹大患才对。
为什么他非但没被清算,反而被朱元璋认命为托孤重臣呢
其实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耿炳文和其他武将不大一样,他是个擅长防守的名将。
类似于非将军李广那样稳重的防御性选手,朱元璋杀的其他功臣基本上都是善于进攻,能在两军阵前纵马刺杀的悍将。他们如果造反对朝廷会是极大的威胁。
而且明朝肃清大部分障碍之后,这些善于攻击的将领已经没了用武之地。
反倒是耿炳文这样的将领可以留给儿孙,帮忙守卫大明江山。
第二个原因是耿炳文为人谦逊低调
即使军功卓越,他也从来不邀功
在记录各位功臣的成绩时,大多数人都希望把自己的事迹写得更伟大些
耿炳文却十分低调,他说都是朱元璋指挥的好,会用人才有了今天的大明盛世。
正是不争不抢的性格,使他保全了性命。
虽然逃过了朱元璋的猜忌,但他还是没夺过燕王朱棣的记恨。燕王朱棣夺权后
耿炳文遭到朝内大臣弹劾,迫于无奈选择了自尽。


第三位善终的开国名将是李文忠
剧照 李文忠
他是朱元璋的亲外甥,虽然李文忠年纪不大,但他本领却是不小,少年时就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
立下了无数战功。
李文忠打仗是一把好手,但他也有个致命缺点,那是过于固执,他曾多次劝谏朱元璋不要滥杀大臣。
有一回,甚至因为劝谏的事情和朱元璋当面大吵。
按理来说,李文忠这么狂妄,有多少条命都得玩完,但他非但没被朱元璋杀害,反而在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肖像被挂在宫产庙里。
李文忠能得到善终,很大程度上在于运气太好
因为劝谏的事情,朱元璋早就对他动了杀心,之所以迟迟没有下手,是因为马皇后在背后不厌其烦的劝解。
李文忠既是朱元璋唯一的外甥,又是大明的开国功勋,再加上他确实没有反心,虽然顶撞过皇帝
但又最不致死
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只是罢免了他的官职。


第四位善终的是武定侯郭英
剧照 郭英
郭英十八岁就开始跟着朱元璋创业一辈子南征北讨,立下了赫赫战功。
明朝建立后,他虽然遭到御史裴承组的弹劾,但他去安然无恙。
直到靖难之役,朱棣掌权后,,郭英才被罢官回家。
郭英能躲过洪武晚年年的大范围屠杀,还是因为他小谨慎的行事风格。
明朝统一后,朱元璋给予工臣们许多封赏,很多人都去买大量房子和土地,只有郭英不去跟风添置家产。
朱元璋问他原因,郭英回答说,我就是一介平民,仰仗着皇帝的恩宠才获得爵位封号。子孙后代已经吃穿不愁了,我不敢再挣更多的钱,防止儿孙们过上骄奢淫逸的日子。
朱元璋听完不禁感慨慨,其他大臣都不如郭英这样忠诚朴实,其实翻看功臣们的人生经历
不难发现,能躲过朱元璋大清喜的大都是为人低调,行事谨慎,不贪恋权利,不喜好功名,
懂得在帝王面前示弱的人。倘若其他元勋都懂得帝王的心思,知道兔死狗烹,急流勇退的道理。
或许朱元璋就不拿他们开刀,大明也许会重现杯酒释兵权的佳话
除了这四位武将,还有其他功臣夺过了朱元璋的大清洗吗,欢迎大家在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4:10 , Processed in 0.0380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