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明朝在北京一套六部,在南京一套六部,请问南京六部平时做什么?

[复制链接]

17

主题

20

回帖

8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7
发表于 2024-9-9 21: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立国和发展的根本性支柱,从我国夏朝时期开始就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制度。周朝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到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到汉朝时期基本承接秦朝的制度,在东汉时期天下崩裂,魏晋时期为适应历史发展潮流,实行九品中正制度。但这一制度导致了底层人民很难有上升的渠道,引发了较大的社会矛盾。

所以在隋唐时期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较好的集中了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自秦汉之后,三省六部制度都是各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而各朝基本上为加强中央集权,只在中央设一套三省六部制。但明朝时却在北京设一套六部,在南京设一套六部,那么南京六部平时做什么呢?

一、明朝的历史

说起明朝的历史,就不得不提传奇皇帝朱元璋,很多人说朱元璋是开局一个碗,最后当皇帝。
这是因为朱元璋是底层贫苦人民出身,也可以说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没有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的人了。
他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后从底层士兵做起,打下了天下。而且他打天下的过程也非常传奇,我国从古至今北伐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纵观我国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是从北向南打下的天下。在朱元璋之前从未有一个朝代能够做到北伐成功,统一天下,而朱元璋做到了。
所以在一统天下后,朱元璋将都城定在了南京。说句有点迷信的话,不知为什么南京虽被称为六朝古都,但是定都南京的朝代,几乎都是短命王朝。
三国时期的孙吴、南北朝时期的陈朝都是短命王朝。可以说北伐的胜利几乎都是建立在北方地区陷入混乱的情况之下的,甚至说是南方王朝能够存在,也是建立在北方处于混乱之中的。

一旦北方完成统一结束战乱,那么北方王朝在经过几年的实力积累之后,进行的南征一般来说都是能够取得胜利的。
比如隋朝虽然只不过是建立了几年,但是因为统一了北方中原地区,所以在征讨陈朝的时候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完成了统一。南方地区在统一的北方征讨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这跟北方和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人文条件和军事水平都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朱元璋借助元王朝后期内部纷争不断,北方陷入分裂的时机之下,进行北伐最终统一了天下。

所以南京是朱元璋设立的第一个都城,即便是后期发生了不同的情况,但南京始终是明王朝发展和壮大的龙兴之地。而且在古代,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处于不断南移的过程中。
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从北方移到了南方。到宋朝时,因为宋朝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攻击,经济重心开始集中在了苏杭等地。

所以当时的大词人柳永有一句知名的词句“东南行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在宋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基本上已经彻底转移到了南方。
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便后期明朝将都城迁到了北京,但是南京依然是重要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在明朝时期,天下科举近八成才子出自南方。
二、燕王扫北,迁都北京

在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之前,他失去了最爱的长子朱标。世界上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而朱标的去世对明朝后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朱元璋一直将太子朱标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进行培养,将他所有的兄弟全部送到了各地去担任王爷。就是为了让这个他最佳信任的儿子的地位不会被其他的皇子所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朱标没有死在朱元璋前面的话,那朱标就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王朝皇位继位者。也不会有任何一位王爷敢于向朱标发难,但是朱标去世了。

朱元璋思来想去,选择了皇长孙朱允炆作为下一任皇帝继承人。而朱允炆在继承帝位之后进行了较大的削藩动作,也就是说削弱各地诸侯王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燕王朱棣就是借着这一由头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我们之前说过从北向南打,是比较容易的,虽然朱棣的实力并不如朱允炆,但是朱允炆做错了不少的操作,所以朱棣打进了南京。

在朱棣打进南京城之后,因为在他的根据地他比较容易掌控局势。所以将明朝的都城迁到了现在的北京地区,所以北京地区在元明清三朝都是都城。
在明朝时,前一段时间的都城是南京,后期的都城是北京。也可以说南京和北京都是明朝发展的根基所在,在两个城市设两套六部制度就不奇怪了,那么南京的六部制度平时是做什么的呢?

三、南京六部制

1.权利较大,储存干部
南京六部权力比较大,特别是他们的兵部,吏部和刑部都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而且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北京的六部虽然位于中央,但是无权干涉南京六部。
同时明朝在南京地区设置了49个卫所,直接归属于南京兵部尚书管辖。南京地区的官员与北京一样,都是进行一定的考察核查制度,但是南方地区的考察核查的权利掌握在南京吏部尚书的手中。

同时南京地区有自己单独的司法以及相关监察制度。统一归属于南京的刑部和都察院进行管辖,北京六部是无权干涉的。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朝时期的南京六部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香港和澳门地区实行高度的自治,同时又统一归属于中央所统一管辖。
可能唯一没有什么区别的就是南京的礼部,因为皇帝在北京,所以很多的礼仪或者祭祀制度也都在北京举行。所以明朝时期南京虽然设立了礼部但是却基本上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南京的礼部虽然常年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但是明朝历代的内阁宰辅基本上都曾经担任过南京的礼部尚书,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南京的礼部尚书是明朝宰辅的后备人员。

2.战争不利时充当临时中央
南京的六部担任着战争时期充当临时中央的重要准备。因为虽然当年朱棣北迁到了北京,但是因为宋朝的前车之鉴,以及北方依然有蒙古势力的存在。
所以当年迁都北京,除了有北京市燕王根基的重要原因外,也时刻准备着应付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这也有了明朝时期“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美谈。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北京距离北方草原实在太近,如果战事不利很有可能会导致都城沦陷。所以南京时刻准备着成为明朝的第二都城。
在南京设立的六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一旦战事不利,明朝政府可以徐徐退回南京。南京现成的班底可以直接套用,再与北方草原民族进行下一步作战的准备。
3.退休官员的养老地
南京的六部制,充当着退休官员养老的重要作用。在明朝中后期,随着北方蒙古族威胁逐渐解除,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也就更加巩固。

所以南京的六部在明朝中后期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南京地区就成为了明朝退休官员的养老去处,对与一些皇帝不喜欢或者说皇帝所看不上的官员,都被放逐到了南京。
这些被放逐到南京的官员在到达南京之后虽然保留了待遇,甚至很多职务与原来相同。但是因为远离了权力中心,所以都不再具有实权。
几乎等同于之前朝代的发配岭南等,但区别是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要远胜于曾经的岭南或者宁古塔等地方。而且这些官员保留了原来的职务和待遇,对朝廷也不会有太大的怨言。

所以在明朝中后期,南京的六部虽然具有较大的行政权力和自主性,但是几乎已经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对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任何的牵制和威胁。
4.保住国家经济命脉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南京六部最大的职责就是征收南方诸省的税粮。在当时我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完成南移,南方的税收显得格外重要,在宋朝时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所以在当时南京六部中,权力最大的可能就是南京户部。因为所有的漕运和南方税粮运到北方都是由南方的户部所一手经办的,可以说一旦失去了江南,明朝就失去了赖以支撑其统治的经济命脉。
结语

六部制度的出现可谓是天才的发明,因为六部制的出现极大的分散了大臣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了皇权。所以六部制的出现其实是皇权集中的产物。

同时明朝的南京和北京同时出现两个六部制度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必然结果。虽然南京六部也没有在明朝后期起到挽救明朝统治的作用。
参考信息:
明朝“双京制”的南京六部,地位和北京相同,最后沦落成养老圣地--2020-03-08 23:25·汗青正浩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5:57 , Processed in 0.0441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