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一分钟看懂明朝鸿胪寺官制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1

回帖

7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0
发表于 2024-9-9 2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鸿胪寺
一、组织架构

(一)鸿胪寺

1.职责

负责朝廷的朝会、接待宾客以及吉凶仪礼等事务。
2.人事结构

正四品:卿(1人)
从五品:少卿(2人)
从六品:寺丞(2人)
(二)主簿厅

1.职责

负责处理文书和审核账目等事务。
2.人事结构

从八品:主簿(1人)
(三)司仪署

1.职责

负责陈设礼仪用品和引导上奏等事务。
2.人事结构

正九品:署丞(1人)
从九品:鸣赞(5人)
从九品:序班(50人)
(四)司宾署

1.职责

负责接待外国朝贡的使者,根据他们的身份等级来安排并教授相应的礼仪。
2.人事结构

正九品:署丞(1人)
从九品:鸣赞(5人)
从九品:序班(50人)

二、具体工作

凡是国家举行的大型典礼,如祭祀郊庙、朝会、宴飨、经筵讲学、册封、进呈历书、进献春牛、传达皇帝旨意、奏报捷报等,鸿胪寺都需负责相应的事务。当地方官员朝见皇帝、各国进贡使者到来,以及百官和使臣复命、谢恩时,无论是面见皇帝还是辞别,都由鸿胪寺负责引导并上奏。每年正月初一、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等重要节日,鸿胪寺还负责赐予假期、设宴款待,以及四月份赐予字扇和寿缕,十一月份赐予暖耳帽等事宜。在陪同皇帝祭祀完毕后,鸿胪寺还负责颁发祭肉并赐予百官,同时协助百官行礼。


三、历史沿革

吴元年(1366年):设侍仪司,官阶为从五品。
洪武四年(1371年):在侍仪司被改名为殿庭仪礼司,侍仪使为从七品,引进使为正八品,奉班都知为正九品,通赞和通事舍人为从九品。
洪武九年(1376年):侍仪司改名为殿庭仪礼司,设使一人(正七品);副三人(正八品);丞奉一人(正八品);鸣赞二人(正九品);序班十六人(从九品);九关通事使一人(正八品);副六人(从八品)。
洪武十三年(1380年):调整官职,将“使”改为“司正”,并分设左、右司副各一人,序班人数增加到四十四人,废除了承奉一职,并增设了司仪四人。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又增设了左、右司丞四人,官阶为正九品。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最终将殿庭仪礼司改名为鸿胪寺,并提升其官阶为正四品,共设置了六十二名官员。此外,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外夷事务的通事隶属于鸿胪寺。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5:47 , Processed in 0.0452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