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皇帝不上朝,明王朝的正常运行=民主政治议会制度?

[复制链接]

15

主题

20

回帖

8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5
发表于 2024-9-9 21: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观点:明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不理朝政,仅仅凭着内阁责任制和司礼监批红就保证了中央朝廷的正常运行,这是否能够说明明朝的政治体制的优越性已经等同于西方的议会制政治体制?
 
图片来自网络
 
  利益立场不同
  西方议会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古希腊时期,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形成了现代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
  议会制由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推举代表,进而参与到国家事务管理,西方议会制大多是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制,代表们能够把民心意向引入国家政治,有效传达平民对于国家的期待和需求,这让整个国家政府具备有全民全社会的广泛性。
  明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王朝之一,他奉行典型的“家天下”治国理念,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明王朝统治者绝对不会交出权力,更何况让平民参与国家事务。
 
图片来自网络
 
  政治目标不同
  明王朝与西方议会制具有本质的区别,整体而言,西方的议会制更具有社会性和发展性,他们具接纳社会全行业全阶层的代表,对各方的利益进行协调,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就比如,为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农业工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机械化程度,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
  明王朝作为封建王朝,本质上是统治阶层完成对整个社会的统治,正常情况下,他们的政治目标是让封建王朝稳固地延长统治时间。
  明王朝中的利益,只是单方面从统治阶层的角度出发的,是无关于底层百姓的,当然也有“为民请命”的官吏出现过,但他们“为民请命”的目标不是出于底层百姓的利益考虑的,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层的稳定统治。
  比如,在天灾人祸中,封建朝廷会调动钱粮资源来救灾,但这就如同为破衣服打补丁,统治者事实上只是为了避免流民出现,影响到封建王朝的社会秩序。
 
图片来自网络
 
  和底层平民阶级关系的不同
  西方议会制的成员们,是由每个行业通过公共选举推选出来的代表,并不是由统治者指定的特定人员,因此议会始终不会形成仅仅代表特定人群的利益。
  当然,不可否认,议会制也存在弊端,那就是各阶层推举代表所占据席位的多寡,决定了该阶层在整个议会中的说话份量。
  比如,在罗马共和国中,有“保民官”的存在,公民大会的份额,大多数是贵族,平民只有少部分的代表份额,这就决定了国家利益整体是倾向于贵族的。
  但议会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经过漫长岁月进化形成的,其中不乏有流血的革命事件,随着底层平民阶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议会制的民主性越来越明显。
  明内阁最早由明太祖朱元璋草创,在明成祖朱棣时正式创立,成立内阁的初衷,他们选择特定人员,成立类似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为皇帝处理政务提供建议,减轻皇帝日理万机的压力。
  即使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皇帝懒政或者皇帝能力不足,内阁获得了朝廷大事的决策权,但内阁的决策同样受到了皇帝的制约,那就是司礼监。
  司礼监是皇帝制约内阁权力的工具之一,主要体现在司礼监所拥有的“批红权”,批红权代表着皇帝接受内阁的决策,由于宦官本身是依靠着皇权才存在的,因此批红权掌握在宦官手中,也就代表着皇帝对于内阁的制约。
  但不论是内阁还是司礼监,他们的权力流动始终局限在统治阶层内,底层平民阶层是无缘参与到国家政治的。


图片来自网络
  权力的监督者不同
  议会政治的参与者来自于各阶层,因此国家权力的使用,同样受来自各阶层的监督。
  就封建社会而言,明王朝的政治体制本身是有先进性的,在明朝中后期,明朝的皇帝们逐渐变得昏聩,久不上朝,不问政事,但朝廷处理事务依旧依靠内阁决策和司礼监披红,保证整个统治机构的运营。
  但是,当这个流程失去了皇权的监督时,他们会迅速凭借着决策权和批红权形成封建王朝的特权阶层,形成经济上的贪腐和政治上的党争,动摇整个封建王朝的统治。
  也就是说,明王朝的权力使用,仅仅是受皇权监督,这种监督来自于皇帝本人,也决定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起伏。
  说白了,皇帝一个人就决定了整个封建王朝的走向,并且皇帝监督的出发点,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与占据人口大多数比例的平民并没有关系。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8:04 , Processed in 0.0303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