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1

说说明朝,那个时候科举考试也分全国一卷、二卷?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2

回帖

8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6
发表于 2024-9-13 13: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任命官员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其在中国封建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如今的公务员考试中也能找到些许踪迹,科举制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打破了贵族士大夫把持政权的传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今天就来说说明朝的AB卷是否存在。
引自网络,违规联系
背景:南北榜事件,矛盾彻底激化

时间回到洪武三十年(1397),当年二月的会试(明朝的科举类型作者有一篇专门提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链接查看,感谢关注支持 说说明朝,科举制度录取率究竟有多低?)中,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共取录了51名举人,因其全部是南方人,又被称为南榜。这种情况虽然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南北经济发展的差异,但北方人无一上榜还是令人大跌眼镜。此后,落第的北方人开始联名举报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在考试中徇私舞弊,故意偏袒南方人。事情传到了朱元璋那里,他命侍读张信等人从落第的试卷中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但经反复审阅呈到朱元璋手中的试卷依然质量不高,正此时,又有人上告朱元璋说刘三吾、白信蹈串谋张信等人故意选取劣等试卷审阅,朱元璋的暴脾气一下就上来了,我最恨骗我的人。随后,朱元璋下令,考官刘三吾定罪戍边,白信蹈、张信等人凌迟处死,这一年所录取的进士全部废除,当科状元陈安则以行贿罪论处,被车裂致死,这下谁也不敢说话了。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专门查了刘三吾为何只是定罪戍边,发现此人当年已85岁高龄,自幼饱读诗书,才学名誉江南,堪称一代大儒,还曾给东宫太子当过老师,估计朱元璋也知道这是个冤假错案,才没有下此狠手。到了六月,朱元璋心想你们我谁都信不过,他亲自主考,录取任伯安等61名,这61人全部为北方人,又被称为北榜。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事件。而这也促使着科举制度面临着改革优化。
分立:南北卷制度正式施行

南北榜事件之后,至洪熙前遂成定制。到了洪熙元年(1425年),大学士杨士奇提出南北分卷的设想(感觉好超前)。两年后的宣德二年(1427年),南北卷制度正式实施,并且还极其人性化,将不宜划定区域的地方分为中卷,主要包括安徽等地。同时确定南卷的录取为55%,北卷的录取比例为35%,中卷的录取比例为10%,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制度一直沿袭到清代,可谓影响深远。

影响:南北卷制度施行后,动了谁的蛋糕

朱元璋的一次“偏心”是否算是一件好事呢?据统计,整个明朝期间,南方共产生进士3800余名,这其中有证可查的京官就占据1600余人,可见朱元璋的措施并没有影响南方人在科举上所取得的成功。深层次看,一般来说,从夏朝一直到唐朝,公认北方在经济、文化方面优于南方;但北宋之后,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明朝时南方已经明显超过北方,经济发展的层次、深度、领域空前完善发达,而这也许才是南方人持续稳定成功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6

回帖

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4
发表于 2024-9-13 1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就有这个东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17:45 , Processed in 0.0335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