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明英宗,宦官王振专政而手握大权,破坏了正常的政治秩序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7

回帖

9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94
发表于 2024-9-9 21: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首发挑战赛#
宦官专政乱政秦汉唐朝出现过。宦官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战争中的俘虏或者奴隶,被施宫刑后服务于王公贵族诸侯,逐渐成为皇帝或国王宫中的男性服侍人员与宫女被称为宫人,负责体力粗笨劳动,被分配服务皇帝后妃等人,也为分担传递内外讯息任务。
也因受宠于帝后参与政事,秦朝嫪毐、赵高,以及东汉末年宦官乱政、唐中晚期宦官乱权的现象,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皇权危机时,宦官集团借机勾结内外势力壮大,挟持控制左右皇帝的结果,祸乱朝纲。随着王朝的更替以及政治制度变革,宦官回归到本初的职责。
宦官雕像
明朝宦官干政专政根深蒂固,持续长久。明朝宦官专政具有独有的特点,作为政治集团的一部分,持续二百余年,直到明朝灭亡,才得以根除。而明英宗时期,司礼监太监专政是明朝宦官干政第一人,是明朝政治制度演化而来的结果,通过王振专政集中体现出来。
首先是君主专制制度提供条件。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废丞相,确立了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成为独裁统治,滋生君权至上的理念。有作为有才能的皇帝可以高效发挥君权的作用,创建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像
其次宦官掌控厂卫,有了专属组织机构。明成祖朱棣重用宦官,提升了参与政治活动的范围和作用,政治地位提高。建立东厂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直接受命皇帝,成为私人司法工具,是酷吏政治的主下推手,凌驾并进一步控制另一特务机会,拥有厂卫权力,可以对任何官员进行直接调查搜查逮捕审讯狱甚至处决。
再次宦官拥有代行内阁票拟批红权,参与最高决策,任命罢免官员。明宣宗朱瞻基在宫内设内书堂,教习宦官文化,使其参预政事,宣宗晚年命司礼监秉笔太监代理对内阁票拟批红权力。
明成祖朱棣雕像
王振为明朝宦官专政第一人。宦官王振具备了自身特有的条件,读过书受过较好的教育,由儒士或秀才转为教官,后在营卫供职,成年后自宫进入皇宫,其学识才能远高于宫内宦官,曾经混迹官场,富有政治经验,修炼了趋利避害,高度隐忍的才能,深受明宣宗的信任,被命为东宫太子朱祁镇侍读,太子不过五六岁或者更小,很快升任为司礼监太盐。
明宣宗死后,英宗年幼仅九岁,少不更事,倚重敬畏王振,称其为先生,得以操纵挟持而参与决定朝廷要事。太皇太后张氏委任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等主持政务,王振极为收敛容忍,甚至讨好伪装。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1442年太皇太后去世,杨荣病逝、杨士奇隐退,杨溥衰老,为所欲为,结党营私,任用亲信执掌锦衣卫,内外勾结,拉拢内阁学士六部官员及朝臣,又任命宦官提督京营监军统兵,出任地方守备,从而掌握了军政大权,就形成了宦官专政的局面。
王振对朝中贤良方正之士进行迫害,对异己势力进行打压。由于宦官本身的生理缺陷和心理扭曲,多为势力狭隘之人,又因学识见识浅薄,为正直耿忠之君子所不齿,投机钻营者趁势崛起,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盛行,政治昏暗,王振又卖官鬻爵,上下盘剥敲诈百姓,民众基础动摇。最终酿成了土木堡之败,明王朝遭受重创,导致盛极而衰。

明英宗及其后世的帝王大多平庸无无能,没有能够改正革除宦官专政的弊病,致使其根深蒂固,直到明朝灭亡。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23:00 , Processed in 0.0474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