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0

计量趣话——中西历法大战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4

回帖

7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3
发表于 2024-9-13 08: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清朝,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觉得清朝盲目的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陷入了落后。其实在清朝初期,清朝还是挺开放的。
在明朝时期,国人就已经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是世界中心,其他地区则都是蛮夷,番邦小国,哪怕是来自欧洲的洋人也不例外。
当时明朝实行的历法是由元代郭守敬制定“授时历”,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改称“大统历”后继续沿用。初期这种历法还能够满足当时帝国运转的日常需求,随着二百多年的时间移动,“大统历”所产生的误差越来越大,在古代中国,如果历法不能准确预测到日月食等,就会被认为将出现不祥之兆,这可不是小事情,闹不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崇祯二年五月乙酉日的那次日食,被徐光启按照西洋历法推断了出来;而按照当时《大统历》进行推算的钦天监官员们,推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大大不符。这终于使崇祯皇帝下了历法改革的决心。
这时恰逢以利玛窦为首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统治者的信任,传教士们率先瞄准了当时已落后于西方的天文学,在这些人的辅助之下,明朝多次以日食、月食、水木星运动为测验目标,新旧两派进行了多次较量,最后每次都以西方传教士获胜。首部具有实质性科学理论依据的历书——《崇祯历书》得以问世。
《崇祯历书》正当要实行之时,一位名叫杨光先的官员坚决反对。
杨光先说什么我大明是天朝大国,天人合一,体现在天体上,就是大小与排列次序是“别上下、定尊卑”的,洋人说月球比星星小也就算了,连太阳也比那些肉眼很难看清的星星还小,这不是想巅覆我天朝的等级观念吗?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天无二日”,太阳在我朝心中是天和皇帝,日月五星是尧舜以来中国之纲纪,也是中国人的“天道”,西方天文学如此胡说,岂不是妄干天道?到底是何居心?如果颁行这种西洋历法,那不是表明大明奉夷邦为正朔,我天朝上国不是沦为其 臣属了吗?
很多文人士大夫也跟着杨先光向徐光启发难。认为徐光启为“名教罪人”,并说“邪臣徐光启贪其奇巧器物,不以海律禁逐,反荐于朝,假以修历为名,阴行邪教,延至今日,逆谋渐张”。
《畴人传·利玛窦传》后论曰:“自利玛窦入中国,西人接踵而至,其于天学皆有所得,采而用之,此礼失求野之义也。而徐光启至谓利氏为今日之羲和,是何其言之妄而敢耶。
新历法的实行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和压力。反对的人物之多、矛盾之复杂,都是历史上少见的。这是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后,中西两大阵营的第一次直面相 向的对抗。
当时很多文人士大夫提出了“但患人之不华,华之为夷;不患历之不修,修之无 人。
1636年,清兵来犯,边关吃紧。
杨光先觉得他表现爱国的时候到了,便赶到城楼去质问陈启新,你为什么留在京城,而不是去前线与敌人作战,你这不是贪生怕死吗?
被杨光先这一番大义凛然的指责,陈启新很是惭愧,小声说:“一死无益。”
陈启新是一个言官,也不懂行军打仗,留守后方已经是赶鸭子上架,论上前线,作为从基础上来的杨光先倒是更适合带兵打仗。
。但是像杨光先哪管这些,这类人从来就是打着爱国旗号,肆意挥舞自己戾气的人。
“皇上待你这么好,你应该更争气,应该上前线带兵打仗,怎么能留在后方贪生怕死?”
杨光先气势如虹,把陈启新骂的狗血喷头,一愣一愣的。
这一通痛骂,让杨光先蒙上了一层爱国者的光辉,名声大噪,博得了一致好评。
1644年时,大明王朝的轰然倒塌,满清八旗定都北京。
天下易主,汤若望作为西洋人自然不会受儒家的礼制约束,不受三从四德的捆绑,在清朝新主子那里的谋了一钦天监的工作,在汤若望等人的举荐下,《崇祯历法》在清代重新启动。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那杨光先,痛斥他人贪生怕死的激进爱国者,在明朝危亡的关键时刻,既没有践行忠臣不事二主的孔孟遗训,也没有效仿春秋时的伯夷叔齐躲进深山饿死不食周粟,而是“与时俱进”,在清朝的钦天监也谋了一份差事,继续自己的“爱国”事业。
一天,杨光先看到汤若望所编写的《时宪历》封面写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马上就点燃了“爱国”热情。
这“依西洋新法”五个字是对大清的极不尊重,是对大清皇帝的极大冒犯,于是,杨光先慷慨陈词,上奏指出汤若望有三大罪状:1、潜谋造反;2、邪说惑众;3、历法荒谬。
这些罪状纯粹是无中生有,但由于汤若望在中国浸淫历法多年,威望甚高,所以并没有撼动汤若望在朝中地位。
杨光先并没有气馁,在对天主教的强烈反感下,写《摘谬论》文章、称汤若望等是妄言惑众、意图谋反,主张将天主教信徒“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接着他又写了《辟邪论》一文,印刷了5000份,在闹市广为散布,大造舆论,竟然说出了“光先之愚见,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吾惧其挥金如土,以收吾天下之人心,如抱火于积薪,而祸至之无日也”的混账话。其盲目排外,抱残守缺的顽固心理暴露无遗。
在顺治的庇护下,天主教并没有受到冲击。
顺治帝去世后,康熙帝即位后,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等四大顾命大臣执政,杨光先又上书攻击汤若望等人,说西洋理论荒谬。认为董鄂妃和顺治相继升遐死是因为汤若望掌管的钦天监造成的,汤若望等人罪同弑君。杨光先的主张很符合朝中辅政大臣的排外情绪。
这样,汤若望的《时宪历》也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废除。守旧势力认为朝廷任用西洋传教士是崇洋媚外。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清算行动开始了,他们罗织罪名,废除西洋历法。诬蔑传教士在传播错误天文知识、是意图颠覆大清。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杨光先顺利荣升钦天监“监正”一职。
在杨光先担任“监正”以后,钦天监内部精通西洋历法的官员基本被其剪除殆尽,清朝再度恢复为年久失修的“大统历”。
康熙八年,鳌拜及其党羽势力被康熙瓦解之后“杨光先时代”也随之终结。在多次公开验证中,西洋历法精密程度都远高于“回回历”和“大统历”,于是康熙帝将杨光先撤出钦天监,改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担任钦天监“监正”一职,并为汤若望平反昭雪。
至此,清初时期的“历法之争”得以谢幕,西洋历法凭其精确性和科学性成功“脱颖而出”。
7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5:52 , Processed in 0.0525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