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荐书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

[复制链接]

21

主题

21

回帖

10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3
发表于 2024-9-13 13: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我国历史发展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其朝代内新旧势力互相碰撞,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高度成熟的一个阶段,其“幅员之广,远迈汉唐”、“近古以来,所未有也”;明廷继承与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使得科举制成为了朝廷招揽人才、巩固民心、维护王朝稳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同时明代又是一个皇权空前强化和官僚制度高度发达的时代,士人对于“仕途”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些都使得科举制在明代具有独特的发展意义,处于其发展的鼎盛阶段;不仅形成了规范的五级考试体系和完备的功名体系,还创立了进士观政制度,其防范和惩治作弊的制度更是达到了空前完备的程度;科举制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特定的政策、风气及其运转方式,所以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对于了解认识明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
该书为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但作者并没有一味的去宣扬夸大明代科举制度的意义,反而是“以小见大”,注重科举制发展的本身事实,善于用“微观”的视角注重分析明代科举制度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对于“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庶吉士选拔、培养与散馆制度”的系统描写,阐述了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序以及相关人员的选任与考核,让读者一目了然,对于明代的五级考试体系有了较清晰、系统的印象,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如:在科考的这一篇章中,注重其发展源流,分为科考确立之前的“有司保举申选”、科考的确立与发展、户籍地报考原则的确定、考生的应考资格及其演变四个小节,脉络清晰完整,为我们勾画出了科考试“怎么样”的一番情景,并没有一味地灌输给读者其产生的意义;这都是值得读者学习借鉴的,在平日里的习书写作的时候,注重事件本身的发展状况,学会“以小见大”、“脚踏实地”,不说空话。
研究一历史事件首先就得对其总的发展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一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作者在其多年的研究积累下,把明代是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阶段的主要表现概括为八个方面,分别是:完全实现了科举与空前完备的官办学校教育的紧密有机结合、形成了五级考试体系、形成了空前完备的功名体系、科目的高度单一和考试的高度统一、防范和惩治作弊的制度达到了空前严格的程度、取士地域的广泛性空前增强,并得到制度的切实保证、创建了进士观政制度、明中叶后形成了中央和地方要职几乎全部由进士占据,及“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完整的明代科举画卷,减轻了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由于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不足而所遇到的阻碍;同时指出了明代选官来源体系有荐举、科举、学校和吏员四个途径,其中科举居于核心地位,主要表现在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铨选中拥有日益明显的优势地位及其升迁的速度上;不仅正确地把握了明代科举制的发展特点,而且对于整个科举制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书共有72万字,内容详实,详细叙述了有明一代科举制度的定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严格按照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程序,分为“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庶吉士选拔、培养与散馆制度”五个章节,先后顺序的罗列有理有据,同时层层递进,前一部分的内容为后一部分内容的展开进行了铺垫,并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做了说明;在每一篇章的开头都会有一段小结,简要说明了该章节主要所阐述的内容,采用“总—分”的形式,让读者能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寻找答案,了解其结论的依据所在,这对于文章体系的安排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同时该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仅详细论述了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状况,还附有明代各省直乡试录取额数沿革表;明代历科会试会元、殿试状元及其录取名额表;明代历科庶吉士人数、名单表;同时在书中也常常采用表格的形式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为直观与清楚;这些都对以后学者研究学习明代科举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在明代科举制度研究中所付出额大量心血,值得每一位治学者学习。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20:54 , Processed in 0.0418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