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一分钟看懂明朝六科官制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6

回帖

5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54
发表于 2024-9-13 13: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组织架构

(一)六科(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和工科)

1.职责

负责侍奉皇帝、规劝谏言、弥补缺失、纠正错误,并稽查六部及百官等事务。
2.人事结构

正七品:都给事中(1人)
从七品:左右给事中(各1人)
(二)吏科

1.职责

负责吏部选拔官员时与掌科(即都给事中,因掌管本科印信而得名,六科皆同)一同到皇帝面前请旨。外官领取官凭文书,必须先到吏科签字。内外官员的考核自陈后,吏科需与其他各科一同上奏,并纠察不称职的官员。
2.人事结构

从七品:给事中(4人)
(三)户科

1.职责

负责监督光禄寺每年的金谷收入,以及甲字等十库的钱钞杂物,与各科轮流管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对于内外官员请求田地、隐瞒侵占等行为,户科负责纠察。
2.人事结构

从七品:给事中(8人)
(四)礼科

1.职责

负责监督礼部的礼仪制度,记录曾被纠劾、削职或有污点的大臣,以审核其赠谥是否恰当。
2.人事结构

从七品:给事中(6人)
(五)兵科

1.职责

负责监视武臣的贴黄诰敕,其选拔官员的制度和吏科相同。
2.人事结构

从七品:给事中(10人)
(六)刑科

1.职责

负责每年二月下旬上报前一年南北罪囚的数量,年终上报一年内未决案件的数量,每十天上报一次在押罪囚的数量,这些信息都依据法司移报后上奏皇帝。
2.人事结构

从七品:给事中(8人)
(七)工科

1.职责

负责检验军器局的产品,与御史一同巡视节慎库,并与其他各科稽查宝源局。
2.人事结构

从七品:给事中(4人)

二、具体工作

六科还负责监督皇帝的德行、朝政的得失以及百官的贤能与否,可以单独上疏或联名上奏。
每日朝会时,六科轮流派一人站在殿旁,记录皇帝的旨意。题奏事项每日附于科籍,每五日送交内阁备编纂。
对于各部门奉旨处理的事项,每五日注销一次,以核查进度。内官传旨必须经过六科覆奏并得到皇帝再次旨意后才能执行。在科举考试中,六科官员还充当考官或受卷官。在册封宗室、藩国或告谕外国时,六科官员也常担任正、副使。朝参门籍由六科轮流掌管。登闻鼓楼每日由一人值守,皆为锦衣卫官员监督。遇到重大案件或决策时,六科掌科皆需参与。


三、历史沿革

明朝初期:设给事中官职,起初为正五品,但之后多次调整其品级。
洪武六年(1373年):设十二名给事中,品级定为正七品,并首次将他们分为六个科,每科两人,铸造了一枚给事中印,由其年长者掌管。
洪武九年(1376年):确定给事中的人数为十人。
洪武十年(1377年):给事中隶属于承敕监。
洪武十二年(1379年):给事中改隶于通政司。
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了谏院,设左、右司谏各一人(正七品),左、右正言各二人(从七品)。
洪武十五年(1382年):又增设了谏议大夫一职(由兵部尚书唐铎担任)。但不久之后,这些官职都被废除了。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将给事中改为源士,并增加到八十一人。但没过多久,又恢复为给事中。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新确定了科员的品级和人数,每科设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左、右给事中二人,从八品;给事中总共四十人,正九品。
建文帝时期:改都给事中为正七品,给事中为从七品,并废除了左、右给事中的设置,增设了拾遗、补阙两职。
明成祖初期:废除了拾遗、补阙两职,恢复了左、右给事中的设置,也是从七品。不久之后,又将六科移到午门外的直房办公。(六科的衙门原本在砖门内的尚宝司西边。永乐年间因火灾,移到午门外的东西两侧,每晚由一科轮流值宿。)
宣德八年(1433年):增加了户科给事中,专门负责管理黄册(即户籍档案)。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6:17 , Processed in 0.0386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