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满清起源:建州在哪?建州三卫怎样形成的?

[复制链接]

17

主题

23

回帖

9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97
发表于 2024-9-13 14: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州女真”中的“建州”一词,源于女真的祖先靺鞨所建立的渤海国的率宾府建州。

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的《满洲源流考》一书中,在疆域三“建州”条下记有:
“《明实录》永乐二年,置建州卫。”
并记有按语说:“我朝肇兴之地,即渤海建州之故壤也。”
清朝官方认定这一说法的依据是《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有:“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意思是说,率宾的故地为渤海国时期的率宾府,下辖华州、益州、建州三个州。这是史籍中关于渤海国建州地名的最早文字记载。
率宾府,渤海国置,为渤海15府之一。因置于率宾水(今绥芬河)故名。华州治所故址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汉文献记作双城子),建州治所位于今黑龙江省东宁市大城子古城


但目前学界认为,建州也可能指的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和龙市或吉林永吉县北锦州砬子古城。


明永乐帝即位后,对东北女真诸部采取积极招抚政策,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政府派人取道朝鲜招抚图们江内外的女真人。《明太宗实录》记载:“女直野人头目阿哈出等来朝,设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阿哈出为指挥使,余为千百户所、镇抚,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
阿哈出,世居黑龙江伊兰境内。元朝在此地设有火儿阿(即金代之胡里改部)万户府,他的先辈就担任万户,后阿哈出袭得此职。明初,阿哈出南迁至房州(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古城或近地,即前之所说”渤海建州之故壤也”)。
1403年,阿哈出应召到达金陵,朝见天子永乐皇帝,被赐姓名李思诚,其子为李显忠。后永乐帝授阿哈出为建州卫参政,代表大明朝廷招抚、统治率品(绥芬河)与图们江二水间的女真人等。永乐二年(1404),明廷正式遣辽东千户王可仁携明成祖敕谕招抚女真诸部,建州卫正式设立,这便是建州女真名称的由来。此后阿哈出高张大明建州卫旗帜,宣谕明廷女真政策。
一说建州卫住地在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境内。

明朝招抚女真的举措,引起朝鲜的不满,但朝鲜对明朝无可奈何,便把不满发泄在女真人身上。永乐四年(1406年),朝鲜对女真人实行“绝市”。建州女真出于激愤,抄掠庆源之境,以示对“绝市”的报复,然后远离朝鲜,迁到辉发江上游的凤州城(今吉林与黑龙江交界处,旧称开元城的地方;今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一说在通化)。


建州女真的另一源头是斡朵里部,据史书记载,努尔哈赤的先人可追溯到元朝的(童)挥厚,他是元末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因兼管鹰事,与东面的“吾者野人”不睦,洪武五年(1372年),挥厚之子猛哥帖木儿迫于“吾者野人”的攻击,率部众逃到图们江以南阿木河地区(斡木河,今图们江中下游到朝鲜半岛咸镜北道会宁市、茂山郡一带)。永乐四年(1406年),在参政阿哈出(已被册封为建州卫指挥使)的推荐下,明朝政府授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都指挥使。因临近朝鲜,双方时有冲突,永乐九年(1411年),“‘猛哥贴木儿’尝侵庆源,畏其见伐,徙于凤州。”
猛哥帖木儿也因朝鲜的原因而率部西迁至凤州,和建州卫阿哈出同住一地。同年,阿哈出逝世,由其子释家奴(李显忠)袭官。
永乐十四年(1416),明廷正式设建州左卫于凤州,命猛哥帖木儿管建州左卫事宜。永乐十八年(1420)释家奴去世,由其子李满柱袭官,统辖建州卫。


猛哥帖木儿所部在凤州居住了13年,迫于蒙古骑兵的侵扰,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又东迁回到斡木河(阿木河)一带居住。猛哥帖木儿回到阿木河后,效忠明朝积极守边,不断得到明廷的嘉奖。次年,建州卫都司李满柱为避战乱,移居至婆猪江(浑江)苏子河一带居住。
宣德元年(1426),因猛哥帖木儿忠顺守边,明廷升他为都督佥事。宣德八年(1433),猛哥帖木儿进京朝贡时,被封为右都督佥事,其弟凡察为都指挥使。
猛哥帖木儿死后,凡察、董山(猛哥帖木儿之子)率部投奔建州卫李满住(阿哈出被永乐帝赐名“李诚善”,他的儿子赐名“李显忠”。李显忠娶了蒙哥帖木儿的妹妹,生的儿子取名叫“李满住”,建州三卫是亲戚连亲戚的关系)。
由于董山、凡察争卫印,明朝政府又增设建州右卫。于是就出现了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建州三卫同住苏子河、婆猪江(浑江)一带,标志着建州女真部落联盟的形成。

经过几代人的发展,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在苏子河畔的赫图阿拉城(属今辽宁抚顺新宾)建立后金。此后,与明朝公开决裂。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5:51 , Processed in 0.0307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