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明朝第一忠臣,以一己之力为大明续命200年,最后却含冤被斩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6

回帖

8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6
发表于 2024-9-13 15: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同年于谦出生于浙江钱塘,这或许就是天意,创立大明的人离开了,守护大明的人出生了。于谦的父亲感念文天祥的忠烈,家里一直供奉有文天祥的挂像,于谦因为耳濡目染,一直都把文天祥当做自己的偶像,然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却像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公元1421年,24岁的于谦考中进士,五年后,明宣宗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叛乱,于谦作为御史随同明宣宗朱瞻基平定叛乱。战败后的汉王拒不认罪,于是朱瞻基派于谦去数落朱高煦的罪行,于谦声色俱厉,痛斥汉王以下犯上,汉王被骂的抬不起来头来,止不住的颤抖。后来于谦被宣宗亲自越级提拔,从七品御史提拔为三品兵部侍郎,然后又被派往山西、河南等灾害频发之地巡抚,于谦轻装上阵,一去就是18年。

于谦为官清廉,每到一地就帮百姓解决困难,深得百姓爱戴。巡抚期间,他开仓放粮,带着百姓植树筑坝。黄河决堤了,他以血肉之躯抵挡洪水,甚至说出愿意代替百姓承受所有苦难的悲悯之语。1435年,明宣宗驾崩,太子朱祁镇登基,由于朱祈镇的年龄比较小,由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但是由于三杨的相继离世,朝政慢慢的落入到宦官王振的手中,明英宗朱祈镇非常信任王振,后来又在王振的怂恿下带兵攻打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俘虏成为阶下囚。
土木堡之战,明军损失惨重,明廷20万大军全军覆没,很多大臣都在这场战斗中牺牲。这时的大明内部人心涣散,有人提议迁都南京,于谦强烈反对迁都的提议,请求孙太后立朱祁钰为皇帝,孙太后采取了于谦的建议,朱祁钰登基号景帝。

十月瓦剌军就打到了北京城下,于谦决定拼死一搏,把最危险的德胜门留给了自己,于谦身先士卒,以必死之心示人,并下令“将领退,斩将领,前军退,后军斩”,军心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一个月后,瓦剌军损失惨重,加上天气寒冷,瓦剌军退出了塞外。
瓦剌战败后,仍在边境处叫嚣,同时利用囚禁的明英宗威胁大明说“若遣使来,皇帝归矣”。这时朝堂上也出现了议和的声音,于谦坚持打到底,并说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于谦忠的不是朱家,而是家国和百姓。后来瓦剌实在没法,一年后还是放回了明英宗,于谦用一己之力拯救了大明,但是却拯救不了自己。

朱祁镇被放回后,朱祁钰就将其囚禁在南宫,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封赏了一众拥立他的大臣,包括徐有贞、石亨等人。徐有贞被封赏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捕于谦入狱,给于谦扣上了一个“意欲谋逆”的罪名。
英宗在给于谦定罪时也犹豫过,因为“谦实有功”但是为了自己复辟有正当的理由,还是狠心判了于谦死罪。杀于谦的刽子手,因为受到了良心谴责,自刎谢罪了。后来锦衣卫抄家时,只找到了代宗赐的蟒袍和宝剑,家宅中竟毫无贵重物品,连锦衣卫都忍不住落泪。

于谦这一生只为天下,他光明磊落,就像他写的《石灰吟》一样,“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清清白白的走完自己的一生。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列为西湖三杰,明史评价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可马上定乾坤”,他以一己之力,为大明王朝续命200年。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5:58 , Processed in 0.0516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