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中国历史概况:卫所制度——维护明朝统治的重要基石!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7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发表于 2024-9-9 21: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朝历代统治都有其他重要的统治基础,历史上“不和亲、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硬气著称的大明王朝,其开国君主朱元璋创立的“卫所制度”,坚定维护了明王朝长达276年的统治。

1.历代兵制盘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世兵制”,隋唐时期实行“府兵制”,唐后期实行“募兵制”(雇佣军),元朝实行“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八旗制”。
2.卫所制度实行的历史背景:
元末天下大乱,各方势力风起云涌,争夺天下,朱元璋出身低微,实力弱小,牢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韬光养晦,先后剿灭群雄,于公元1368年登基称帝,年号洪武,定都南京。朱元璋不愧是一代英主,江山来之不易,不断吸取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借鉴唐府兵制,创立“卫所制度”。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给养。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3.基本特征:
卫所制度所管理都指挥使司大抵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112人为一个百户所 ,百户所设总旗2个(每总旗辖50人)、小旗10个(每小旗辖10人)。此外,还有一种单独驻扎一个地方,直接归都指挥使司管辖指挥的千户所,叫做守御千户所;还有一种称为“御”(设置数量不多)的军事机构,管2到3个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所2563个。卫所兵是专门的户籍,世代当兵,我们所熟知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是卫所兵出身,“子承父籍”。

4.历史发展:
卫所制度是明朝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手段,在明朝前期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封建王朝独有的制度劣势,卫所制度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在土木堡惨败,损失精锐殆尽,明英宗本来也被俘虏,是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耻辱,史称“土木堡之变”。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横行,民不聊生,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威胁明王朝的统治,卫所兵低劣的战斗力一下子暴露无遗,无力抵抗倭寇。时势造英雄,戚继光从此登上历史舞台,他先后在义乌招募矿工编入军队,采用新式训练法,严明军纪,大大挺高军队战斗力,给倭寇予以重创,取得抗倭的伟大胜利。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败明军,史称“萨尔浒之战”,从此,明朝结束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开启了长年对后金的战争,直至灭亡,退出历史舞台。

5.现存知名的卫所:
一提到卫所可能很多人不熟悉,甚至有些陌生,可是提到“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等,这些熟悉地名让大家耳熟能详。不错,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并称“明朝四大卫”。宁夏回族自治区有个中卫市是目前现存没有改名的卫所之一,这些都是历史最有力的佐证,也是时代的记忆。南京有个地名叫“孝陵卫”,一听到这个名字感觉特别熟悉,朱元璋的陵寝为明孝陵,两者之间似乎存在必然联系。确实如此,“孝陵卫”是为守陵部队,大明帝国一支精锐部队的番号,其地位不亚于京城内的皇家卫队。

6.个人感想及评价:
每个朝代都有其特有的政治军事制度,明朝也不例外。卫所制度对明朝意义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社会艰难,创立卫所制的初衷就是维护统治,不费群众粮食,让军户们自力更生。
可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个时期有一个时代的历史特征,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走向,作为统治者要懂得顺势而为,知晓变通,不断调整政策,不能总是抱守残缺,现实很残酷,来的时候不会和你打招呼,只会风卷残云,摧枯拉朽,留下的只有遗憾和悔恨。做人也是如此,要时刻告诫自己要进步,要上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21:02 , Processed in 0.0413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