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天象示变,灾异可弭”,剖析朱元璋为何重视天文历法的发展?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7

回帖

8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4
发表于 2024-9-13 08: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世界其他古文明一般,古中国的文明灿烂且神秘,可惜有不少文明都在历史长河中消散。然而,有一种文明不仅延续至今,而且运用得越来越广泛。
图源网络
那就是“历算”也是历法与算术的结合体,简单来说是一种推算岁时节候的次序的专门学识。虽然现代社会随处可以看到其运用,但在古代却是皇帝密切相关。
特别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历算的信任与使用几乎达到一种完全痴迷的状态。
朱元璋为何会对历算感兴趣?历算在明朝时期又有怎样突破性的发展呢?
发展及影响、作用

图源网络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古中国的文明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大多数都是总结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后所得,历算也不例外。
春秋时期的典籍《尚书·尧典》中记载:古人曾利用显著星象于黄昏时期出现在正南天空的方位,预测季节的变化,被称为“四仲中星”。
另外,《尚书·尧典》也记载:尧帝还组织过一批天文官员到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观察星象。这便是历法的来源。
图源网络
不过,“尧舜禹”时代的历史依据尚少,因此无法验证其历算开始出现的真假性。
后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夏小正》横空出世,虽然相传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编撰,但无具体考证。不过,这本书成了我国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历法文献,其中内容主要有:
图源网络
按照12月的顺序分别论述当月的气象、星象、物候,以及应该从事农事活动;
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0天干的“天干纪日法”;
以甲、乙、丙、丁等10天干与子、丑、寅、卯等12地支组成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干支;还有年长为365,以及19年设置7个闰月等内容……
图源网络
这些都是历算的基本根据,也是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只能依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维持正常生活下对农时的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历算的运用不再限制于为农业服务,反而越来越深受统治者的青睐,特别是进入封建社会后,成了象征权力的一种手段。
首先,皇帝宣称自己是“真命天子”,统治天下是顺应天意,甚至每位皇帝即位后都会重新修订历法,以展示自己的权力与上天持平。
图源网络
其次是官员的设置,如钦天监等都是用来进行天文观测,分析星象。比如日食等异常情况被古人视作不吉利,要及早预报,而且要及时更新历法。
最后,古代的所有活动都要根据历法制定“吉时”。如皇帝择吉日登基,祭奠等要选择良时,犯人要“午时三刻”问斩,还有民间的婚丧嫁娶等都对时间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犯人问斩之在不同时间问斩,是因为处罚的轻重。一般犯人是正午问斩,可以转世为鬼,而重犯或十恶不赦的犯人,则是午时三刻,阳气最盛,阴气立马潇洒,犯人连鬼都做不成。
可以说,历算中所标注的任何一个时间,都在古代社会中拥有特定的意义,甚至渗透到政治、军事方面,成了古代君王实施中央集权的一种手段。
图源网络
久而久之,历法形成浓厚的正统统治者的政治象征意义。
不仅仅是历法改革只能由新上任的统治者由上而下地进行,而且一朝存续期间,一旦发生灾异、祥瑞等也会引起政治层面上历法改革。
除此之外,当权者可处罚预报异象不及时的天文官等。为了避免招致杀身之祸,历代天文官都会不遗余力地探究星象的发生规律,使得预报越来越准确,也会因此进行历法改革。
朱元璋(画像)
总得来说,皇帝需要历算以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这种认知也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越来越浓厚,而朱元璋对天文、星象的历法所持有的坚定立场,则是空前绝后。
看重并发展

朱元璋的开国大业,算得上历代君王中最艰难的一段历史。他原名朱重八,祖上都是彻彻底底的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活儿,但他没有坐井观天,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成为一代君王。
图源网络
靠天吃饭,却又逆天改命。如此跌宕起伏的经历,让朱元璋有了对天文历法更加深刻的认识,甚至颇有独特的见解。
首先是关于天文现象的看法。
《夏小正》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但除了日常记录外的天文现象,被称为“异象”。
董仲舒(画像)
两汉时期的董仲舒言:“世间万物,若有反复无常,则称为‘异常’。”还认为灾难伴随着异常天象的到来:“灾者,天之怒,异,天之怒,罚之怒,而不自知,则惧之于力,凡灾祸之源,皆源于一个国家之乱。”
而后,刘向、刘歆等文学家进一步作出著作《洪范五行传论》,此后关于“天灾”之说的灾难观念,深入古代社会的发展中。而朱元璋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朱元璋(画像0
1367年,朱元璋改太史监为大书斋,并解释原因:称自己出师后的每一次重要决定,都是上天给的信号,不能怠慢;还认为苍穹之象不仅是警示百姓,更是约束君王,只要谨慎待之,也可以“化祸为祥”。
简单来说,朱元璋对天象异常一事尤为痴迷,只要有改变,必定会有所作为。其中,他最关心的一种异象,便是“日中有黑斑”。
图源网络
要知道太阳在古代代表皇帝,因此当阳光黯淡下来后,对君王而言就是灾难降临的时刻。再加上历史记载中,明朝“正午有黑”的记载共有24例,其中朱元璋时代的记载就达到了21例,日食现象频发,也是让朱元璋尤为关注的原因。
图源网络
最后是对天文占卜的深信不疑。
天文官的职能之一,就是关于天象的占卜,其中包括战争胜负、水旱灾害、君臣安危等方面。但朱元璋最为关注就是战争胜负方面的军事占卜。
明朝初期,势力混乱,朝政不稳,因此朱元璋最先思考的是军事征讨。在每次出征前制定战略计划时,都会将天象占卜作为主要参考因素。
图源网络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七月份,火星袭将,八月份,金星袭将,据推测,定是有叛徒或暗杀所为。凡检阅战马,练习骑射,均须谨慎,并可传令于将,也须谨慎,左右两路将领,不可太过接近。
诸如此类的情况数不胜数,而且在《九朝谈纂》中有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称其饭后都会夜观天象,甚至有时还会一夜无眠。
图源网络
尽管古代皇帝也有对天象占卜感兴趣的人,但极少如朱元璋这般,不仅亲力亲为地观察与分析,还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到最后。不过,也正因为他痴迷研究天象的举动,历算改革才有了突破性进展。
一方面是思想。
图源网络
朱元璋经常利用天象之说,调控中央集权的政策,以达到管理诸侯国及文武百官的作用。比如在《太祖皇帝钦录》中记载,他曾借口月亮和火星四次侵犯天王星的征兆,提出诸侯国的种种恶行并惩罚。
此后,只要有类似天象的发生,君王都会率先怀疑诸侯国叛乱,也算一种思想上控制诸侯国言行的措施。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是技术人员。
朱元璋重视天象,自然需要天文地理方面的人才,还说:“懂星象的人,与会打仗的人,比懂法律与懂政治的人要珍贵得多。”而且,他每年都会出资嘉奖各地的天文地理方面的人才。
图源网络
因此自明朝开国以来,关于探测天象的人络绎不绝,而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典籍是《回回历法》的完善,第一次给出“太阳系”及其与行星的距离的意思。
除此之外,张仪的浑天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以及郑和下西洋绘制而成的《航海图》,也都是明朝时期的成就。
图源网络
可以说,明朝在航海制造、手工制造、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农业等科技发展,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后记

总的来说,历算是君权的象征,也是拥护君权的重要手段。而朱元璋的广泛使用,则彻底将历算带到新的高度,也为中国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21:04 , Processed in 0.0435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