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明朝曆法

[复制链接]

21

主题

21

回帖

103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3
发表于 2024-9-13 08: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曆法
#古籍守护人##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头条#
癸卯兔年腊月二十五,节气立春,云气东来,太阳出。
我们现在计时,还是在“元会运世”里,是小的那个“元会运世”,只是稍微被人改动了。至于黄道周的那八个同心圆的堆叠,也许就是两层“元会运世”。

-
今天是节气立春,二十四节气的又一个轮转的开始。之前心念已经过了四百年,二十八星宿的位置肯定已经不同,而我们如今已没有沿袭。
按《皇朝曆》,授时历经三百年至明末,天象已不同,需重新修订曆法,这是《崇祯曆书》出现的原因。至于那时的四种曆法论道,也许只是三种,用心不正的徐光启、熊明遇等人,站在了耶稣会士的背后,毕竟是其金钱开道之法,还是能让不少人垂涎的。
至于当时浑仪的详细介绍,也在其中,何种分度观测什么内容,均在。
看到“盖曆者,不过即日月之运行,星辰之次舍,以为推步之術
但日月则有盈、缩、朓(tiao)、朒(nv),星辰则有迟、留、伏、逆,其出入于二道之间,即竭天下之智巧,而有所不能悉者。”,挺开心的。
在看到明洪武时期的天象列次分野之图时,天文的传承多么清晰,黄道十二宫就如我猜测的一样,在那时就是个常识,很多人都知道。而如今,我们对黄道十二宫、星象的认知,差去太多,而且系统性的传承,已经断绝!
天道轮转,何等沧桑!

自校黄道周《博物典汇》:皇朝曆如下。
--
皇朝曆
(即明朝历法,自校)
本朝袭用元人之曆,乃郭守敬所定者也,今歴年三百余矣,不能以差,国初刺漏博士元统议,欲修改,不果行。
按《书》(商之书)言,虞舜,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意必取斗(北斗)第二星名璇,第三星名玑,第五星为衡,而起者也。
中筒为璇玑,外规为玉衡,其法制不可详。
后世马融、王蕃谓即落下闳所作浑仪之制:
置天梁地平,以定天体为四遊仪,

以缀赤道为玑,置望筒横箫于遊仪中,以窥七曜之行,而知其躔离之次为衡,即未必一一符合,大约不相远矣。
七政何以不齐?
日之行天也,以岁而周;(阳历)
月之行天也,以月而周;(阴历)
太白辰星,何先何后?其周天亦与日同,
荧惑之周以二岁,
岁星以十二岁,
镇星以二十八岁。
惟其运行参差不齐,故璇玑、玉衡所以齐之器也。
盖曆者,不过即日月之运行,星辰之次舍,以为推步之術
但日月则有盈、缩、朓(tiao)、朒(nv),星辰则有迟、留、伏、逆,其出入于二道之间,即竭天下之智巧,而有所不能悉者。
而曰按擬一定之跡,欲其积久而无敝,得乎?
故古之曆,自
黄帝迄秦末,凡六改,
汉,凡五改,
魏文帝迄隋末,十二改,
唐高祖迄周末,十六改,
宋,凡十八改,
金熙宗迄元末,凡三改,
夫亦以理与数揆之,有不容不改者在也。(理与数,失传!)
尝考尧时,冬至,初昏昴中,日在虚七度,
汉元和三年,冬至,日在斗中21度,
晋大元九年,(冬至,日)在斗17度,
宋元嘉十年,(冬至,日)在斗14度,
唐开元十二年,(冬至,日)在斗9度半,
宋改统天曆,(冬至,日)在斗2度,
元改授时历,(冬至,日)退在箕10度,
至我*(避讳字)朝嘉靖间,冬至初昏室中,日在箕2度。

起尧甲辰至于今,计年凡3900有奇,度计之差,已五十余矣,可不修改以合天度乎?
自汉鄧平改曆,洛下闳谓百年后,当差一度。
汉末刘洪作乾象曆,有岁余之法。
晋虞喜,始以天为天,岁为岁,立差以追其变而算之,约百年退一度,而又不及。
至隋刘焯,取二家中数,为75年。
唐僧一行,大衍历,则取82年。
宋统天曆,则取67年。
惟元郭太史守敬,及许衡、王恂辈,测景念(马念,验)气,以至元辛巳为曆元,
减周岁为365日,24分,25秒,(日、分、秒,出现了,此时是元朝。)
加周天为365度,25分,75秒,
强弱相减,差1分50秒,积66年有奇而退1度,定为岁差。
上考往古,则每百年长一,下念(马念,验)将来,则每百年消一。
又推自春秋献公以来,2160余年,凡49事,而不合者,仅10事尔。
然则授时之制,可谓度越前作矣。

我*朝洪武中,刺漏博士元统,以洪武十七年甲子岁前冬至为大统曆,虽不用消涨之法,而积分犹乃授时之制也。
然行之已久,不能无差。如
正统十四年巳巳朔,二至之晷,有昼夜61刺之文。
正德九年八月朔日食,十三年朔日食,曆官所报分秒起復数,俱不合。
夫天道之可念(马念,验)者,莫显于日月之交食,而失于推算若此,则夫五星之凌犯闘聚,四余之八祲祥,又孰辨之。
嘉靖初,掌钦天监事华湘,奏至元辛已至元统上言时,仅140,迨今则242年授时历法,每岁差1分50秒,约60余年,差1度,今合岁差3度余矣,宜如其言,择知曆者,广集畴人子弟,于冬至前,旨观象台,昼夜详测日影,黄道、赤道、中星等,日计月书,至来岁冬至,以验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日月交食、日缠月离之类。
视元辛已来,有所差缪,详定岁差,以成一代之制。
盖天道悠邈,运动无常,其不能不差者,亦理势之所必至,随时窥测,以求弊符轨,是可安少乎?

日月五星,虽参差不一,而其晦朔弦望,与天迟留伏逆之际,总不出黄赤二道之交,必详察于诸道麗天之度,然后可以窥日月五星之所由,于以考其晦朔弦望、迟留伏逆之差。
然月与五星之行,总以日之行为推验。
故齐七政,莫先步日,而步日,莫先分野。
郭太史敬测景之所,二十有七,悉宇内之形势,而极其推算之详矣。
当元统任事之日,从南监观象台测验日晷耳,日晷已改而于推七政诸法,可悉沿其故乎,何也?
测晷准诸漏刺,而晷漏则随地势南北。
辰极高下为异者,如南海极出地15度,北极海出地65度,若是其不同也。
今燕都、禹贡翼州之地,为尾、箕分野。
金陵分野,则在斗。
若执*(避讳字)国初长短之度而不计里道,以定日影,则所差必多矣。
近如万历乙亥,日食京师未甚,而苏松遂至昼暝,此可以验南北地势之不同也。
故宜首定分野,以测影八方之地,各有偏向。
世所用指南针,或亦可准随地用之正午偏午,验其所指,而二十四向,俱随以定,然后道里之偏正、远近,而测景之尺寸,庶步日可以无差矣。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21:03 , Processed in 0.0421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