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永乐大帝钦封的四大铁帽子国公,其中三家与明朝共存亡

[复制链接]

10

主题

22

回帖

6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8
发表于 2024-9-13 13: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期以来,朱元璋以御虏防患为由,在位时将诸子分封为藩王。然而随着太子朱标的去世,后继者朱允炆对诸王势力愈加难以控制而深感忧虑。继位后不久,燕王朱棣就发动了震惊天下的靖难之役,一举推翻了朝廷,夺取了皇位。在这场动荡离奇的政变中,朱棣身边四位勇猛超群的大将功不可没。新君朱棣为有功之臣封赐绰厚爵禄,这四员猛将分别被封为淇国公、成国公、荣国公和泾国公,身份显赫,地位超然。然而命运往往弄人,最终其中三家的国公世家竟与明朝生死与共、同存亡,留下了怎样精彩绝伦的一页?
戊申年九月,燕王朱棣率军挥师南下,直趋京师。北平陷落后,朱棣遂召集谘议大臣,商讨继位大计。经过反复筹谋,最终依国典推举朱棣即位,是为英武皇帝。新登基的朱棣朝纲万挈,内忧外患困扰不已。为了巩固帝位,朱棣采取"杀阉修武"的一系列政策,先是免除并杀戮了所有阉党,以消弭内忧。
而解决外患,朱棣则先是裁撤了明太祖时分封出去的一众藩王。为赢得朝野支持,朱棣广纳贤良,大开方便之门。他从靖难功臣中择优拔擢,重新编组六部,设官分职,以重赏募才为主旨。而在这一过程中,最受朱棣赏识的莫过于四员平定靖难的猛将。按照功劳大小,朱棣陆续将他们封为淇国公、成国公、荣国公和泾国公,爵位世袭,地位超然。
朱棣即位后论功行赏自有一番高谋远虑。对于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协助自己夺权的众多功臣,朱棣当然是要加以重赏以树威信、稳定军心。而四员大将更是出类拔萃,既是朱棣最得力的左右手,又是当时无人不知的名将,朱棣当然要重赏有加。但若是一味封赏,便会引发它人妒忌,助长门阀世族气焰,这乃是朱棣所不愿见到的。因此,朱棣在封赏四大将时,便巧妙地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手法。

他先后将丘福、朱能、张玉、陈亨分别封为淇国公、成国公、荣国公和泾国公,爵位世袭罔替,地位超然。但在具体的封赏细节上,朱棣却做了细微的权衡。其中淇国公丘福的爵位明确规定为不世袭;而其余三公封赏时一概未提及世袭,留有模糊之处。这一做法无疑是出于朱棣的深谋远虑。
丘福,明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初期一代名将。少年行伍出身,原为元朝燕山中护卫千户。勇武过人,谋虑过之。靖难之役爆发时,丘福已是朱棣部下亲信猛将。他率先跟随朱棣攻打北平九门,在真定大战中冲锋陷阵,突入子城。白沟河之战,丘福挺身而出,亲率劲卒直捣敌军中坚,奋勇杀敌。随后的夹河、沧州、灵璧诸处大战,丘福屡建奇功,均冲锋在前。
此后,南军主帅盛庸率领数千艘战船扼守淮河,企图阻挡朱棣大军北上。丘福听凭主公朱棣调遣,与朱能同心协力,西行二十里,避开主力,悄悄从淮河上游渡河。突然夜袭盛庸大营,扰其阵脚大乱,盛庸惊慌失措,大军溃逃。燕军一举夺取淮河守军全部战舰,为朱棣大军彻底打开了淮河阻力。此役丘福功不可没,所建大功确实令人赞叹。
朱棣一朝即位,分封诸臣以固民心,丘福自然当先受赏。论功行赏之时,丘福被排在靖难功臣之首,被朱棣钦赐淇国公爵位,册封之礼隆重热烈。不过朱棣对丘福的封赐中有个微妙之处,那就是淇国公爵位被赐明令为不世袭。这其中自有朱棣的深意。
永乐七年,朱棣御駕亲征,丘福仗勇自许,打算亲身力尽锋芒,为朱棣大开疆土,建下不朽功勋。他率部北上,抵达胪朐河之时,丘福果断听从了一名鞑靼人的建议,不等主力到来,便草率进军,意欲速攻速决。结果却被鞑靼人诱入重围,与部众陷入绝境。兵力单薄的丘福军团节节败退,最终全军覆没,丘福亦阵亡沙场。消息传来,朱棣大怒,遂剥夺丘福靖难功勋,将其家人全部流放海南。淇国公丘福自此家破人亡,就此谢幕。
朱棣一朝即位,革新方兴未艾,四面风云骤起。正当他忙于镇压宦官党羽、削藩诸王之时,一件事情惊动了整个朝野上下。这便是丘福被剥夺世袭爵位,并遭到极严厉的处分,全家流放海南的事件。
就在丘福阵亡胪朐河之前,朱棣方先封他为淇国公,爵位终身,不得世袭。原因或许是丘福一介草野之人,非世家贵胄,朱棣不愿丘氏成为新的门阀世族。可谁曾料,威名赫赫的丘国公竟在随后的一场战役中全军覆没,朱棣大怒之下,一举剥夺了丘福的靖难功勋,连同妻孥全部充军发往海南,处分之严厉令人触目惊心。
有识之士皆为丘福鸣不平,朱棣陛下竟如此苛待有功之臣,委实有违理数。北平士子张宪言不讳曰:"丘公之勋,高盖绝今古,陛下于此大功臣竟如此苛刻酷烈,岂能无视功绩,罔顾人伦?"燕京大学士赵福更是直言不讳:"陛下昏庸无道,竟不晓得先人于功臣爱惜有加,况丘福靖难立下赫赫大功,世代子孙应该荫蔽其光耀。今陛下如此苛酷,此乃天谴也!"
整个朝野一时哗然,皆为丘福鸣不平。朱棣本欲扫清异己,巩固帝位,但此举反而令他遭到诸多非议指责。不少有识之士上书劝谏,批评朱棣昏庸无道,行为荒谬绝伦。即便是一些外戚亲信,亦有私下斥责朱棣处置欠当之言。
面对舆论哗然,朱棣先是阵脚大乱,几番思虑如何化解危机。后经内阁辅佐说项,朱棣终于下定决心,为了止住舆论的非议和内乱的风声,他不得不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恢复丘福所有的爵位和功勋,并将丘福家人召回京师,予以优渥的安置。从此丘福虽已阵亡,但世家荣耀得以延续传承。
此事一度引发巨大的风波,几乎动摇了朱棣方才坐稳的皇位,幸亏他最终作出合理的弥补之举,才得以将舆论压制下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即便是明朝开国之君,在当权之初亦要权衡利弊,遵循先人遗训,不可昏庸无道,以免失去朝野上下的拥护和支持。
朱棣为了稳固新朝基业,广纳英贤人才是必由之路。自靖难以来,他手下便汇聚了一批忠勇善战的武将,功勋卓著。除了淇国公丘福之外,其余朱能、张玉、陈亨三人同样英勇绝伦,为朱棣建下了不世之功。故朱棣继位之初,自然要重赏有加。
朱能,字佑之,汉族,曾任靖难时的骁将,率领亲军冲锋陷阵,敢死勇猛。他不仅在多次攻城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更是关键时刻与丘福并肩作战,擒获南军水军主帅盛庸,为朱棣大军开路作出了重大贡献。朱棣登基后,便钦赐朱能为成国公,俾使其裔孙绵延香火。

张玉,字宗仲,亦为靖难元勋。他早年便以勇武威猛著称,在靖难之役中屡立奇功。张玉率领生力军分路犄角前出,协同主力大军夹攻南军,收割敌军余部。西北军役中,他更是身先士卒,三路纵深打通阻力。凭此功勋,张玉被朱棣赏赐为荣国公,爵位世袭。
至于陈亨,则是出身于草莽之家。少小时投靠过边军,乃一介布衣。但他生来武勇绝伦,枪棍无伦,骁勇善战。及至靖难时,陈亨亦是朱棣心腹大将,立下无数战功。据说,在灵璧之战中,陈亨亲率亲军三路夹击,将敌军彻底包围,导致敌军主将束手就擒。此役陈亨建下奇功,遂被朱棣册封为泾国公。
朱棣曾对诸臣言:"朕方才一仗便能雄踞京师,岂由他人之力?实由淇、成、荣、泾四公之神勇奋勇,先锋开路,所赖有之。"可见四公对于朱棣夺权之功不可磨灭。于是,朱棣特为四公中除淇公外的另三公设计了一个秘密计划,那就是默许三公爵位世袭,使之成为明朝新建立的崭新门阀世族。
朱棣为了稳固新朝统治,广纳人才乃是上策。既然淇国公丘福已阵亡家破人亡,那么其余三位功勋卓著的猛将自然就成为朱棣重点培植的对象。成、荣、泾三公在朱棣赏识下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明朝新兴的巨族门阀。
成国公朱能勤能补正,子孙凤毛麟角。他的嫡裔朱佐晋升京官,身任户部,荫蔽光宗耀祖。朱能的从子朱瞻基则被委以重任,出任广东巡抚,由此开启了朱氏家族在岭南一带的根基。永乐年间,朱能后人甚至被分封为侯伯爵,世袭四川道及云南永宁等地,成国公家族地位是日炽盛。

荣国公张玉亦大有作为。其嫡子张珽先入朝为官,后因朱棣钦赏张氏家世,被委以重任,一干镇守广西疆界要地。张氏家族由此大为兴旺,分支遍及滇桂各地,直至清初才衰微没落。清初,张氏后人在乾隆年间仍曾获赏,可见其家族根基之深厚。
至于泾国公陈亨一脉,则是典型的草莽英雄。陈亨身兼忠勇武勇,勋名远播。他麾下陈廙、陈尔佳等将士一时无两,朱棣极为器重。陈亨不世之后,其裔孙丁卯科中状元,被朱棣赏重为京官,从此泾国公府邸也就在京师立足。陈氏门阀亦前后三载盛极一时,地位超然。
不仅如此,朱棣为了培植朝臣人材,特令三公子孙都入仕为官。永乐、宣德年间,成、荣、泾三公嫡裔绝大部分都被委以重任,世袭爵位疆土丰裕。甚至还有不少贵胄被册封为郡王藩侯,分赐江浙、苏杭等富庶之地。三家世族地位超然,相互唇齿相依,在朝中一度声威赫赫。
然而命运往往弄人,即便是当朝显赫的门阀世族也难以永葆昌盛。明英宗朱祁钲时期,嘉靖、隆庆年间,朱棣倚重的三公后人惨遭屠戮。朱氏统治集团为了巩固统治而大肆诛杀异己,三公后人首当其冲,惨遭灭门之祸。从此三大显赫门阀一朝覆没,就连曾经千秋万代的香火也无复存矣。成、荣、泾三国公门阀于明朝生死与共,最终与明王朝有着同甘共苦、同存亡的命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明风华

GMT+8, 2025-11-9 07:53 , Processed in 0.0429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中国明史论坛

© 2024-2024 大明风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